|
|
近日,在如皋市白蒲镇朱家桥村,稻米数字化特色应用场景项目正在接受专家组的验收。
在这片200余亩的试验示范基地上,矗立着智慧农业管理云平台底座。“这可是支撑智慧农场数字化运行的‘指挥官’。”特色水稻种植项目负责人、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张小虎站在田埂上笑着介绍,平台底座打破相关平台数据壁垒,构建了基础气象库、基础土壤库、品种参数库、管理措施库等,依托试验田中遍布的物联网设备采集数据以及无人机数据、卫星遥感数据资源,进行有效、高效的数据管理和监测分析,为智慧农业管理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目前,智慧农业管理云平台底座已经实现了“数字农田一张图、智慧物联一张图、长势监测一张图、处方设计一张图”的多功能四张图一屏通览,让每一粒米拥有了“数字人生”。
在试验田中,南京农业大学的学生们正在根据课题研究方向,通过更换变量因素,筛选比对不同条件对稻米的影响程度,录入大量不同类别的试验数据,通过平台AI云分析计算,进行“建档立卡”。一旁的农户们则根据监测站发出的预警信息和“神农眼”的监测信息,一边控制泵房进行补灌,一边定点清理杂草,形成及时警报与迅速响应的有效闭环。
相较于传统水稻种植,试验示范基地数字水稻种植的创新应用,提高了水稻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作物单产增幅超过11%,化肥利用率提高10%至15%,灌溉水利用率提升15%以上,农药施用量减少10%至20%,综合增产节本增收5%至10%。”张小虎认为,这些数据便是最好的佐证。
靠数据说话,是现代农业的未来。下一步,如皋市将以水稻种植试验示范基地为场景样板,开展数字稻作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并延续“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型升级,提高农业自动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