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近年来,如皋市城北街道万新村依托农家书屋、网格驿站、新风堂等阵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入乡村振兴,以“文明实践+”模式,构筑乡村振兴“强劲引擎”。
文明实践+理论宣讲
筑牢乡村振兴思想根基
81岁的老党员王从稳,结合自身经历为村里老百姓上党课,讲述上世纪如皋人民“变高沙为良田”的历史壮举,引起村民强烈共鸣;金鱼养殖大户王振中分享创业经验,将惠民政策融于其中,激发大家的干事创业热情……在万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经常能看到村民们围坐一起,聆听理论宣讲的场景。每一次宣讲,都是对村民心灵的一次洗礼,大家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坚定。
近年来,万新村紧扣基层党组织是文明实践的“主心骨”,组建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理论宣讲队伍,邀请老党员、道德模范、致富能手、文艺骨干担任宣讲员,以日常生活事例为切入点,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用“乡音土话”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群众身边。同时,万新村还利用本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开展线上宣传,扩大理论宣讲的覆盖率和影响力,让老百姓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为文明实践注入源源不断的“理论源泉”。
文明实践+环境治理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画卷
7月17日,天气正炎热。在万新村,当月的“村庄清洁日”却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不少穿着红马甲的党员干部、村民、志愿者们挥洒着汗水,对村道沿线、入户道路和农户房前屋后的杂物、积存垃圾、散落树叶等开展清理整治,宣传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打扫房前屋后,共同营造干净卫生的家园环境。
每月17日是万新村的“村庄清洁日”,这一天村里组织党员志愿者,号召村民一起清理村庄道路、河道沟渠的垃圾杂物,整治乱抛乱扔、乱搭乱建现象,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万新村还将环境整治与积分制结合,通过“行为量化+激励反馈”的正向循环模式,引导广大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主动为乡村建设建言献策。此外,万新村还对道路、河道进行整治改造,目前万新村道路全部实现硬质化并配备路灯,4条河道整治完毕,2条河道正在整治,绿化覆盖率达95%,整洁庭院490户,美丽庭院13户,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文明实践+乡风建设
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
暑期,万新村农家书屋内,每天都会有不少青少年前来阅读书籍。农家书屋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也成了他们假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书屋内藏书丰富,涵盖了科普知识、文学名著、历史传记等多个领域,满足了不同年龄层学生的阅读需求。此外,万新村还定期在农家书屋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每逢传统节日,组织群众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起开展传统节庆活动,让村民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盘活集体资源,改造集体房屋,打造了一间170平方米的“新风堂”,用于举办婚礼、寿宴等村民集体活动,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近年来,万新村以群众活动为载体,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文明氛围,还激发了村民们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共同为打造美丽宜居、和谐文明的乡村贡献力量。
从理论传播到环境整治,从乡风文明到民生关怀,万新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用文明实践扎实行动激活乡村发展动能。未来,万新村将继续不断创新探索“文明实践+”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构筑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