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汛期的脚步悄然临近,启东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迅速奏响防汛备汛集结号。坚持“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的防汛策略,依托科技创新的强劲动能,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全力构筑起防汛减灾的坚实“安全网”,牢牢掌握防汛备汛主动权。
防汛备汛,“预”字为先,精准的汛情监测预报是关键。在头兴港闸监测点,一个个传感器正将采集到的水位数据,远程传输至市防办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水位实时监测系统凭借自动化、实时性、智能化的特性,让河道水位监控水平实现质的飞跃,为防汛部门的防范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这套系统如同24小时不打烊的‘侦察兵’,全天候自动采集水位信息,一旦出现异常,能在第一时间拉响警报,我们可以迅速响应、科学研判。”启东市防办负责人史璐介绍。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市21座水闸“安家落户”,24小时不间断动态监测,为汛情判断装上“智慧大脑”。
在连兴港至蒿枝港的海堤上,市级专业巡堤队伍的工作人员正开展例行巡查工作。他们仔细检查堤防是否存在渗水、管涌、漏洞、脱坡等隐患,认真查看涵闸有无变形、基础渗漏水等问题。“每天巡查江堤海堤,做好记录,发现险情第一时间上报处置。”巡堤队队长施建新说。启东市建立起江海堤防常态化巡查机制,一支由20人组成的市级专业巡堤队伍,分成4个小组,分别驻守在南部江堤和北部海堤,日复一日地守护着178公里的江海堤防。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截至目前,启东市已高质量完成中央河、蒿枝港河等一系列整治工程。自今年3月以来,市防指成员单位全面开展汛前检查,共排查出15类169个防汛隐患,已整改完成隐患薄弱点167处,剩余问题也已制定详细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确保隐患动态清零。同时,各区镇(街道)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重新摸排汇总防汛基础数据,为安全度汛筑牢根基。市级防汛仓库针对隐患风险点,储备编织袋11.8万只、机制土工布7750平方米、救生衣700件等防汛物资,时刻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人防与技防的深度融合,是启东市压实防汛责任的生动写照。面对每年汛期台风侵袭、日常风险防控等重重挑战,启东市实施江海堤防综合治理智慧工程,在沿江沿海堤岸划分12个专属网格,配备67名专职巡防员。同时,按照“整合+补盲”原则,新建和汇聚高空云台、瞭望鹰眼、结构化探头等190个监控点位,配备15台无人机、2台巡逻车、23个单兵设备,实现178公里江海岸线视频监控全覆盖、无死角。
在高新区(近海镇)外侧堤防巡查现场,启东市水务局正计划引入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在海堤迎水坡布置探测测线。该设备穿透能力强、探测深度大,能够精准识别堤体内部的裂缝、空洞、塌陷等隐患,并实时生成直观图像。“过去依靠人工巡查,很难发现堤体深层问题,如今有了先进技术助力,我们就能全方位掌握堤防的‘健康状况’。” 启东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堤闸所所长何卫表示。进入汛期后,启东市将对重点区域开展全面检测,确保6月底前完成全部检测工作,为安全度汛排除隐患。
科技力量的深度融入,让防汛工作插上了智能、高效的翅膀。未来,启东市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为防汛工作增添更坚固的“技防”屏障,以万全准备迎接汛期考验,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