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东县长沙镇滨海村拥有14万亩天然滩涂,是如东县典型的渔业村,去年被评为省“特色田园乡村”。今年,全村充分利用滩涂面积广的资源优势,发展渔旅融合、文旅融合、体旅融合,滩涂产业繁荣发展。
滩涂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就业,村营增收。从2003年开始,滨海村就构建了“公司+合作社+渔民”合作经营模式,拥有了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4万亩天然滩涂也让滨海村成为同时拥有文蛤、条斑紫菜、黄沙泥螺三种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产业基地,惠及全村。
孙力力是滨海村滩涂养殖有限公司养殖负责人,据介绍,滩涂养殖公司共有三个养殖场,员工皆来自于本村,以往文蛤每年产量在1800吨,今年文蛤产量预计达到2100吨,预计产值达到3000余万元,村民们因此也能享受到更多的发展红利。文蛤已经收货结束,现在滩涂开始进行紫菜养殖,预计今年条斑紫菜产值能达到三百多万元,村民工资一般在四千到六千多元不等,产量越高,发放的绩效也越高。
口袋鼓起来,生活也要美起来。滨海村利用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开发具有主客共享休憩空间的乡村旅游产品,如海上迪斯科、沙滩风筝、滨海垂钓等。同时新建了村史馆、文化大礼堂、法治文化广场、志愿服务驿站等场所,结合风俗习惯、重要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滨海村党总支书记马步松介绍,近两年滨海村还启动了整村规划设计,按计划分步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全村综合整治。在污水纳管、墙体喷绘、黑臭水体整治、美丽农村路等公共卫生事业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推动“门前三包”责任制,引导群众自觉形成“村庄美丽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
振兴乡村,离不开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接下来,滨海村将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农业乡村振兴方面的新部署、新要求和报告中蕴合的新思想、新观点,转化为抓好各项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依托资源禀赋,实现特色渔业“链”式发展,让滨海村的渔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