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崇川新增盘活闲置资产超2万㎡——
闲置资源“活”起来 集体经济“壮”起来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30 字体:[ ]

垃圾场蝶变为亩产超4000公斤的生态菜园,闲置楼宇转型成容纳百余人的企业宿舍,老船厂重焕生机每年带来超30万元管理收益……今年以来,崇川区以“资源资产提效年”行动为抓手,瞄准109个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增长乏力、刚性支出增加”的核心困境,通过精准盘活闲置土地、厂房、商品房等资产,让“沉睡资源”转化为“增收资本”。

截至目前,全区已新增盘活闲置资产20640.95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的93.6%。从生态效益到经济效益的双向提升,从单一出租到多元运营的模式创新,崇川正以“一资产一方案”的精准施策,探索强村富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基层集体经济“造血”能力持续增强。

土地再利用

“重生”生态园

清晖拂晓,幸福街道文俊村社区幸福生态园内,秧苗挺立的水稻田、挺拔整齐的玉米地……处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生态园目前种植的作物种类超百种,秋季预计再增加十几种作物丰富生态。”文俊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副主任张小慧介绍。

难以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处人人避之不及的垃圾场。拆迁后长期闲置,缺乏管理,渐渐杂草丛生,堆满建筑垃圾和废弃物品。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文俊村社区在走访居民、咨询专家并综合社会与经济效益后,决定实施生态修复,打造绿色农业园。

改造的第一步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生物降解和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减轻土壤污染。随后通过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及生物修复技术,逐步改善土壤结构,最终整理出良田100多亩。社区还主动对接辖区企业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将其动物粪便经发酵后用于土壤改良,既降低处理成本,又为农田提供了优质有机肥,实现双赢。

如今,这里已从“脏乱差”变身“绿净美”,成为集体增收、环境改善的示范点。生态园与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合作,引进薄皮甜瓜、雪甜玉米、水果萝卜等多种特色作物,推广全地膜覆盖、吊蔓栽培、蜜蜂授粉等绿色技术,大幅提升作物品质与产量。今年,仅甜瓜一季亩产就超4000公斤,实现净利润3万余元。

“之前该地块每年垃圾清理费用近10万元,如今幸福田园每年为集体新增收入超10万元,仍有盈余。”文俊村社区党总支书记马锋说。

“我们这里的蔬菜品质好。附近经常有居民来采摘,我们都是按照市场价销售。”文俊村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李玮介绍,除此之外,生态园还与中铁十局、中科机械等辖区内企业达成合作,这些企业食堂时有订单,生态园现采现送,新鲜蔬果供不应求。

“我们还计划拓展农文旅融合,和第三方专业研学机构合作,开发从播种、管理到收获的全程体验课程,打造集农业科普、劳动实践、生态教育于一体的研学基地。”李玮说。

盘活一栋楼

喜解多方忧

1楼是休闲区、食堂,2至5楼是住宿区……走进位于崇川区陈桥街道丽康社区的轻社区保障性公寓,只见这里环境干净整洁、空间明亮宽敞,不少房间已住人。

“这栋楼整体出租给了南通耀火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当宿舍楼,既盘活了原有闲置资产,又解决了该企业的学员住宿难题。”丽康社区党总支书记卫鑫介绍。

该轻社区保障性公寓共有5层,建筑面积约3311.94平方米,属于小区配套用房,其中,一部分为丽康社区农村集体资产,另一部分为崇川商旅集团国有资产。由于地理位置较偏,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为了让这一资产“活”起来,去年起,丽康社区联合崇川商旅集团旗下南通崇一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开始了联合谋划。

耀火体育于2018年落户丽泰花园22号楼,专注于健身教练培训。七年多来,公司逐渐形成规模,每年培训学员近千人。然而,每次学员培训至少要两三个月,住宿问题长期困扰企业。

“两个地方靠那么近,何不将21号楼打造成住宿楼?一举两得!”今年,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企业的这一发展需求后,卫鑫灵光乍现。这一想法也迅速获得南通崇一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和耀火体育的积极响应与支持。

项目很快落地。改造后的公寓共设70间房间,每间房均配备独立卫浴、空调、洗衣机、冰箱及桌椅等。公共区域设有值班室、休闲区和食堂,食堂可同时容纳百余人就餐。“通过整体出租,社区累计可获得28万元的租金收入。”卫鑫表示。

老船厂焕新

江畔再生辉

江风拂过锈蚀的厂房,野草在铁轨间疯长。这里曾是长江轮船总公司南通驳船厂,一片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如今,起重机的轰鸣声再次响起,55亩闲置土地和20余幢建筑正迎来新生。

长江轮船总公司南通驳船厂曾经是一家繁忙的船舶制造和修理企业,随着时代变迁,厂区逐渐沉寂。“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未能解决,这块地一直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港闸经济开发区新闸村党委书记朱进国站在厂区旧址前介绍。今年5月,新闸村组织了对辖区内企业的集中走访活动。在走访南通市东海船舶有限公司时,企业负责人道出了发展的烦恼:由于业务扩张亟须租赁土地、生活用房及相关设施。

“听到这个信息,我们顿时眼前一亮,”朱进国说,“东海船舶就在闲置地块旁边,有地缘优势,又是我们本地企业,这不正是最理想的租赁对象吗?”

新闸村与天生港镇街道及时与港闸经济开发区沟通,一起到该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谈判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村集体收益增加和企业发展需求三方面的平衡,”朱进国介绍,“最终,租赁企业与港闸经济开发区达成了合作意向,并签订了租赁框架协议。”这个项目预计每年可产生125万元的收入,其中新闸村获得30余万元的管理收益。

站在正在清理的厂区空地上,朱进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30多万元的管理收益,我们可以用于改善社区设施、提高村民福利、投资新的集体经济项目,真正实现了‘造血’而不是‘输血’。”

“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资产盘活经验,增强了我们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和能力。”朱进国补充道,“只要我们继续创新思路,精准施策,就能让更多闲置资产变‘废’为宝,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强村富民之路。”

崇川新增盘活闲置资产超2万㎡——
闲置资源“活”起来 集体经济“壮”起来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30 字体:[ ]

垃圾场蝶变为亩产超4000公斤的生态菜园,闲置楼宇转型成容纳百余人的企业宿舍,老船厂重焕生机每年带来超30万元管理收益……今年以来,崇川区以“资源资产提效年”行动为抓手,瞄准109个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增长乏力、刚性支出增加”的核心困境,通过精准盘活闲置土地、厂房、商品房等资产,让“沉睡资源”转化为“增收资本”。

截至目前,全区已新增盘活闲置资产20640.95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的93.6%。从生态效益到经济效益的双向提升,从单一出租到多元运营的模式创新,崇川正以“一资产一方案”的精准施策,探索强村富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基层集体经济“造血”能力持续增强。

土地再利用

“重生”生态园

清晖拂晓,幸福街道文俊村社区幸福生态园内,秧苗挺立的水稻田、挺拔整齐的玉米地……处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生态园目前种植的作物种类超百种,秋季预计再增加十几种作物丰富生态。”文俊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副主任张小慧介绍。

难以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处人人避之不及的垃圾场。拆迁后长期闲置,缺乏管理,渐渐杂草丛生,堆满建筑垃圾和废弃物品。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文俊村社区在走访居民、咨询专家并综合社会与经济效益后,决定实施生态修复,打造绿色农业园。

改造的第一步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生物降解和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减轻土壤污染。随后通过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及生物修复技术,逐步改善土壤结构,最终整理出良田100多亩。社区还主动对接辖区企业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将其动物粪便经发酵后用于土壤改良,既降低处理成本,又为农田提供了优质有机肥,实现双赢。

如今,这里已从“脏乱差”变身“绿净美”,成为集体增收、环境改善的示范点。生态园与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合作,引进薄皮甜瓜、雪甜玉米、水果萝卜等多种特色作物,推广全地膜覆盖、吊蔓栽培、蜜蜂授粉等绿色技术,大幅提升作物品质与产量。今年,仅甜瓜一季亩产就超4000公斤,实现净利润3万余元。

“之前该地块每年垃圾清理费用近10万元,如今幸福田园每年为集体新增收入超10万元,仍有盈余。”文俊村社区党总支书记马锋说。

“我们这里的蔬菜品质好。附近经常有居民来采摘,我们都是按照市场价销售。”文俊村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李玮介绍,除此之外,生态园还与中铁十局、中科机械等辖区内企业达成合作,这些企业食堂时有订单,生态园现采现送,新鲜蔬果供不应求。

“我们还计划拓展农文旅融合,和第三方专业研学机构合作,开发从播种、管理到收获的全程体验课程,打造集农业科普、劳动实践、生态教育于一体的研学基地。”李玮说。

盘活一栋楼

喜解多方忧

1楼是休闲区、食堂,2至5楼是住宿区……走进位于崇川区陈桥街道丽康社区的轻社区保障性公寓,只见这里环境干净整洁、空间明亮宽敞,不少房间已住人。

“这栋楼整体出租给了南通耀火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当宿舍楼,既盘活了原有闲置资产,又解决了该企业的学员住宿难题。”丽康社区党总支书记卫鑫介绍。

该轻社区保障性公寓共有5层,建筑面积约3311.94平方米,属于小区配套用房,其中,一部分为丽康社区农村集体资产,另一部分为崇川商旅集团国有资产。由于地理位置较偏,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为了让这一资产“活”起来,去年起,丽康社区联合崇川商旅集团旗下南通崇一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开始了联合谋划。

耀火体育于2018年落户丽泰花园22号楼,专注于健身教练培训。七年多来,公司逐渐形成规模,每年培训学员近千人。然而,每次学员培训至少要两三个月,住宿问题长期困扰企业。

“两个地方靠那么近,何不将21号楼打造成住宿楼?一举两得!”今年,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企业的这一发展需求后,卫鑫灵光乍现。这一想法也迅速获得南通崇一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和耀火体育的积极响应与支持。

项目很快落地。改造后的公寓共设70间房间,每间房均配备独立卫浴、空调、洗衣机、冰箱及桌椅等。公共区域设有值班室、休闲区和食堂,食堂可同时容纳百余人就餐。“通过整体出租,社区累计可获得28万元的租金收入。”卫鑫表示。

老船厂焕新

江畔再生辉

江风拂过锈蚀的厂房,野草在铁轨间疯长。这里曾是长江轮船总公司南通驳船厂,一片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如今,起重机的轰鸣声再次响起,55亩闲置土地和20余幢建筑正迎来新生。

长江轮船总公司南通驳船厂曾经是一家繁忙的船舶制造和修理企业,随着时代变迁,厂区逐渐沉寂。“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未能解决,这块地一直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港闸经济开发区新闸村党委书记朱进国站在厂区旧址前介绍。今年5月,新闸村组织了对辖区内企业的集中走访活动。在走访南通市东海船舶有限公司时,企业负责人道出了发展的烦恼:由于业务扩张亟须租赁土地、生活用房及相关设施。

“听到这个信息,我们顿时眼前一亮,”朱进国说,“东海船舶就在闲置地块旁边,有地缘优势,又是我们本地企业,这不正是最理想的租赁对象吗?”

新闸村与天生港镇街道及时与港闸经济开发区沟通,一起到该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谈判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村集体收益增加和企业发展需求三方面的平衡,”朱进国介绍,“最终,租赁企业与港闸经济开发区达成了合作意向,并签订了租赁框架协议。”这个项目预计每年可产生125万元的收入,其中新闸村获得30余万元的管理收益。

站在正在清理的厂区空地上,朱进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30多万元的管理收益,我们可以用于改善社区设施、提高村民福利、投资新的集体经济项目,真正实现了‘造血’而不是‘输血’。”

“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资产盘活经验,增强了我们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和能力。”朱进国补充道,“只要我们继续创新思路,精准施策,就能让更多闲置资产变‘废’为宝,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强村富民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