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和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2025年全国千强镇发展报告,南通41个镇上榜,其中如东共有6个镇上榜,分别是洋口镇(第84名)、长沙镇(第196名)、大豫镇(第328名)、河口镇(第772名)、岔河镇(第854名)、丰利镇(第934名)。
据了解,课题组根据经济发展、创新活力、发展潜力、生态宜居、生活品质等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构建2025年建制镇综合实力指数,得出千强镇榜单。
千强镇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佼佼者,为其他镇域发展提供了示范引领。报告显示,千强镇拥有规上工业企业合计为92635家,占全国的比重为18.78%;镇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29亿元,是国家工业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与增长极。
如东此次入围的6个镇,各自依托资源禀赋,走出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发展之路,共同铸就了如东县域经济的坚实基座。
洋口镇
作为如东在全国千强镇中的“排头兵”,洋口镇在此次榜单中位列全国第84名。该镇工业实力强劲,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436.6亿元,集聚超亿元企业80家,其中洋口化学工业园更连续六年获评“全国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在创新领域,该镇同样表现突出。全国首个重力储能技术应用示范项目落地于此,现代农业与民生服务协同推进,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超97%,正稳步成长为县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
长沙镇
长沙镇依托“沿海区位+港产联动”的独特优势,成功跻身全国千强镇行列。全镇总面积95平方公里,2024年重点推进富盐菌菇二期、滨海文蛤净化等5大项目,总投资1.5亿元,有效带动村集体收入突破3148万元。此外,陆河村、长堤村成功创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彰显了“港产村”融合发展的鲜明特色。
大豫镇
凭借“农业强基、工业赋能”的发展路径,大豫镇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6.62亿元,同比增长31.4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4824万元,完成全年目标58.1%。在农业方面,该镇与河北农业大学共建西蓝花研究院,获评“江苏省西蓝花科技小院”。在工业方面,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4个。工农产业正协同发力,共同推动镇域经济稳步攀升。
河口镇
作为如东“西大门”,河口镇总面积116.1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镇域东临洋口镇、南接岔河镇,具备承接周边产业辐射的区域优势,正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工贸产业集群。在农业方面,依托5.28万亩耕地资源,该镇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通过“工贸+农业”双轮驱动,有力筑牢了县域西部重要经济支撑点的地位。
岔河镇
作为如东第二大镇、全国重点镇——岔河镇,镇域面积141平方公里,设3个工业集中区。工业聚焦装备制造、新材料、纺织、电子等主导产业,形成多元支撑体系。该镇作为区域交通枢纽,商贸活跃,农业协同发展,是县域中部重要的工业重镇与农产品基地。
丰利镇
千年文化古镇——丰利镇,总面积154.4平方公里,拥有6.8公里海岸线和10万亩滩涂资源。交通便利,临海铁路与G328线穿境而过,已全面融入上海1.5小时经济圈。产业方面,机电、轻纺、海洋食品三大链条协同并进。同时作为全国优质条斑紫菜生产基地,该镇深度融合“文化底蕴+沿海产业”,展现出独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如东持续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镇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此次6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充分彰显了如东镇域经济的强劲实力和发展潜力。下一步,如东将继续发挥强镇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推动镇域经济再上新台阶,为如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