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如东县丰收季里“云”助农
来源:如东县 发布时间:2025-09-24 字体:[ ]

“家人们看过来!我身后这片玉米地再过十多天就成熟,煮着吃又糯又甜,记得关注我的抖音号!”这两天,在双甸镇镇东村种植户邹美英的玉米地里,1991年出生的村党总支书记顾胜男正举着手机支架专注直播。镜头里,挂满露珠的玉米秆格外鲜活。这是如东以“云”为桥、助力丰收的生动一幕。眼下,一场场田间直播、一次次品牌赋能行动,正推动如东优质农产品借势出圈。

此前,镇东村的玉米、大米等农产品因销售渠道狭窄,常陷“好粮难卖好价”的困境。今年6月23日清晨,顾胜男带着简易设备走进玉米地,开启了她的首场助农直播。从最初的紧张生涩,到后来熟练讲解生长环境、展示种植细节,首场直播仅用时1小时,就售空邹美英家400多斤玉米,接到200多笔订单。为迎接丰收节,她还特意网购了古风服装,并透露:“等玉米、大米成熟开播时,我会邀请邹美英和其他村民一同出镜,把直播间搬到在田间地头,全程展示采摘、打包和发货环节。‘看得见的新鲜’,肯定能成为热销卖点。”

在如东,这样的“云”助农故事并非个例。大豫镇大同村党总支书记冯金辉,自2019年上任以来,便瞄准村里果树“品种老、销路窄”的难题发力:开辟试验田引进新果苗,牵头成立豫丰果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还在抖音注册“如意大同”账号当起主播。从直播“小白”到熟练推介产品,他甚至邀请网红达人助力,最终让“豫丰”品牌成功获得“如意东方”区域公用品牌授权,跻身如东名特优食品行列。如今,大同村果园亩均收入近万元,村营收入更是从曾经负债300多万元逆势增长,突破百万元大关。丰收节前夕,果园里的秋月梨正通过一场场直播,发往全国各地。

作为如东2021年创建的区域公用品牌,“如意东方”已成为当地农产品“组团闯市场”的底气。县供销合作社发展规划科科长吴华介绍:“目前‘如意东方’授权企业已突破100家,涵盖产品170多个。我们明确要求‘一企一主播’负责线上销售,培训工作通过两种方式推进:一是安排企业人员到‘如意东方’直播店跟班学,二是联合如东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专业老师开展专项培训。在组织企业前往长三角地区、南京等地参展推广时,我们也要求同步进行网络直播,加力做线上销售。另外,我们每年会联合商务局、电商产业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多批次主播培训,朝着‘一企一主播、一村一主播、一个家庭农场一主播’的目标推进。”

针对丰收节及国庆中秋“双节”,吴华表示,如东已规划好三类重点促销活动:一是推动企业集中开展线上促销;二是结合文旅资源,在沪如同城、栟茶古镇以及“如意东方”门店开展农副产品线下促销;三是瞄准秋月梨、阳光玫瑰等应季水果,通过提升品质、规范包装打标,进一步放大“如意东方”品牌效应,助力季节性农产品快速投市。“我们要依托‘如意东方’的品牌优势,带领如东质优价廉的名特优农产品打开销路,不仅要让产品卖得多、卖得好,还要推动更多高附加值产品走向市场。”

丰收节的热闹氛围里,如东的“云”助农模式正在持续升级。顾胜男计划整合资源建设深加工车间,开发玉米脆片、玉米汁等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冯金辉则积极探索“生态农业+文旅”模式,希望将村子打造成可采摘的“网红经济村”。在“直播带货+品牌赋能”的双轮驱动下,如东农产品正借“云”之力走出乡村,让丰收的喜悦跨越山海,送到更多消费者手中,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如东县丰收季里“云”助农
来源:如东县 发布时间:2025-09-24 字体:[ ]

“家人们看过来!我身后这片玉米地再过十多天就成熟,煮着吃又糯又甜,记得关注我的抖音号!”这两天,在双甸镇镇东村种植户邹美英的玉米地里,1991年出生的村党总支书记顾胜男正举着手机支架专注直播。镜头里,挂满露珠的玉米秆格外鲜活。这是如东以“云”为桥、助力丰收的生动一幕。眼下,一场场田间直播、一次次品牌赋能行动,正推动如东优质农产品借势出圈。

此前,镇东村的玉米、大米等农产品因销售渠道狭窄,常陷“好粮难卖好价”的困境。今年6月23日清晨,顾胜男带着简易设备走进玉米地,开启了她的首场助农直播。从最初的紧张生涩,到后来熟练讲解生长环境、展示种植细节,首场直播仅用时1小时,就售空邹美英家400多斤玉米,接到200多笔订单。为迎接丰收节,她还特意网购了古风服装,并透露:“等玉米、大米成熟开播时,我会邀请邹美英和其他村民一同出镜,把直播间搬到在田间地头,全程展示采摘、打包和发货环节。‘看得见的新鲜’,肯定能成为热销卖点。”

在如东,这样的“云”助农故事并非个例。大豫镇大同村党总支书记冯金辉,自2019年上任以来,便瞄准村里果树“品种老、销路窄”的难题发力:开辟试验田引进新果苗,牵头成立豫丰果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还在抖音注册“如意大同”账号当起主播。从直播“小白”到熟练推介产品,他甚至邀请网红达人助力,最终让“豫丰”品牌成功获得“如意东方”区域公用品牌授权,跻身如东名特优食品行列。如今,大同村果园亩均收入近万元,村营收入更是从曾经负债300多万元逆势增长,突破百万元大关。丰收节前夕,果园里的秋月梨正通过一场场直播,发往全国各地。

作为如东2021年创建的区域公用品牌,“如意东方”已成为当地农产品“组团闯市场”的底气。县供销合作社发展规划科科长吴华介绍:“目前‘如意东方’授权企业已突破100家,涵盖产品170多个。我们明确要求‘一企一主播’负责线上销售,培训工作通过两种方式推进:一是安排企业人员到‘如意东方’直播店跟班学,二是联合如东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专业老师开展专项培训。在组织企业前往长三角地区、南京等地参展推广时,我们也要求同步进行网络直播,加力做线上销售。另外,我们每年会联合商务局、电商产业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多批次主播培训,朝着‘一企一主播、一村一主播、一个家庭农场一主播’的目标推进。”

针对丰收节及国庆中秋“双节”,吴华表示,如东已规划好三类重点促销活动:一是推动企业集中开展线上促销;二是结合文旅资源,在沪如同城、栟茶古镇以及“如意东方”门店开展农副产品线下促销;三是瞄准秋月梨、阳光玫瑰等应季水果,通过提升品质、规范包装打标,进一步放大“如意东方”品牌效应,助力季节性农产品快速投市。“我们要依托‘如意东方’的品牌优势,带领如东质优价廉的名特优农产品打开销路,不仅要让产品卖得多、卖得好,还要推动更多高附加值产品走向市场。”

丰收节的热闹氛围里,如东的“云”助农模式正在持续升级。顾胜男计划整合资源建设深加工车间,开发玉米脆片、玉米汁等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冯金辉则积极探索“生态农业+文旅”模式,希望将村子打造成可采摘的“网红经济村”。在“直播带货+品牌赋能”的双轮驱动下,如东农产品正借“云”之力走出乡村,让丰收的喜悦跨越山海,送到更多消费者手中,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