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棵棵秧苗都壮实得很,三四个月后,就是一片金灿灿的稻田。”启东市近海镇新阳村种粮大户沈东京看着马上就要移栽的秧苗,心里甜滋滋的。刚刚翻耕过的水田散发出泥土的芬芳,6月底即将迎来大规模的秧苗移栽……待到金秋时节,新阳村种出来的大米将冠上“吕鲜”品牌,销往全国各地。
多年来,启东全市上下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对连片规模种稻农户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的财政补贴,广泛推广普及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引进以“南粳”系列为主的优质稻米新品种。多管齐下,“犟黄泥”终于服“软”。新阳村借助高标田建设的东风,全村共有800亩高标准水稻田,亩产在1000~1200斤不等。
粮食种出来了,还要解决卖的问题。在政协系统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中,村党总支书记周兵结识了吕鲜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浩然。多年深耕,吕鲜米业带动启东“稻米产业联盟协会”全体会员农场万余亩地引种“南粳”系列优质稻米,种好稻、碾好米,打响了“品质精、稻米新、价格廉”的吕鲜品牌。在今年上半年举办的第七届“芳桥”杯“江苏好大米”品鉴评奖中,吕鲜大米获得“江苏好大米”金奖。如果能加入“吕鲜”,种植、生产和销售就都不用犯愁了。
“新阳村土地肥沃,非常适合种水稻。”高浩然十分看好新阳村水稻种植,企业的参与为新阳村的水稻种植带来了全新理念。同样是一粒米,生产的大米品质好,价格高出普通大米一大截,这背后体现的是精细农业的生产方式,蕴含的是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质量创新、效率创新的发展之道。“今后,新阳村的大米,不管是生物防控、施肥,还是收割生产,全由吕鲜米业进行技术指导,执行吕鲜品牌的统一质量标准。”高浩然说。品牌带动品质提升,新阳村执行“吕鲜标准”,生产出的富硒大米预计每吨可增值200元。
目前新阳村水稻年产量超80万斤。为实现产业化运作,新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180万元建设了启东市近海镇新阳村碾米厂,待到今年村里水稻收割季,稻谷就可以送到村里的碾米厂。下一步,新阳村将把重点放在延伸水稻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上,创新实践水稻循环经济模式,让每一粒水稻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