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如皋市搬经镇加力社区,一间占地约90平方米的“红色老区记忆馆”成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地标。馆主孙殿林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自2010年至今,已收集红色藏品十万余件,每一件都承载着烽火岁月的记忆。
走进记忆馆,两排展柜里的藏品满满当当,大多是抗战时期的老物件。泛黄的纸张、斑驳的痕迹里,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抗战故事。从书店老板转型为专业收藏者,孙殿林与红色藏品结下了15年的不解之缘。“这些年几乎没什么存款,但为了收藏,我摸索出‘以藏养藏’的办法。”他说,自己会留下心仪的藏品,把自己不需要但他人需要的转让出去,以此支撑收藏之路。
为了“淘宝”,孙殿林的足迹遍布全国。西安、宁夏、内蒙古、北京……只要听说哪里有红色收藏交流会,他就会立马动身启程,有时甚至连续一两个月在外奔波。而抗日战争相关藏品,始终是他收藏的重中之重。
这份执着源于故土的红色基因。“我出生在如黄战役主战场如皋谢甸,那是苏中‘七战七捷’的战场之一。”孙殿林说,从小听老人们讲红色故事,让他对那段历史充满敬意,也成了收藏的初心。
馆中一件套色抗日主题木刻版画尤为珍贵,上面印着“南清乡,北扫荡,敌人临死更发狂……”的宣传口号,由苏中四分区专员公署编印。“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张反清乡扫荡的木刻版画,在当时能做出这样的宣传品很不容易。”孙殿林介绍,画面中老百姓向新四军报信,身后众人埋地雷,生动展现了军民齐心抗日的场景。
更令人瞩目的是一份1945年8月12日的《江潮报》号外,作为孤本红色文献,它去年入选“2024年江苏省民间十大红色文献”。“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这张8月12日的报纸就报道了日本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消息,直观展现了当时报纸在抗战中的宣传力量。”孙殿林说。
如今,孙殿林的藏品多次亮相全国、全省红色收藏展,红色老区记忆馆也被评为南通市先进收藏馆、如皋红色教育基地,吸引了不少外地爱好者和研究者前来参观交流。“最近‘新四军战斗在南通’专题展即将开展,我会送去五六十件展品。”他期盼着未来能联合各方力量建个大礼堂,“要让更多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得永远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