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通报,对2021年江苏省推进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海门区在七个方面工作成效明显,其中就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近年来,海门区紧扣“张謇故里·诗画海门”文旅品牌,围绕“张謇故里、江海之门、生态田园”三大特色,深入挖掘整合全区文旅资源,聚焦规模化、特色化、融合化发展导向,形成以家纺、红木、建筑设计研发等传统产业为基础,动漫、电竞数字化等新兴业态为引领,一大批重点文旅项目和规上文旅企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态势,构建了“一轴两带六片区”的文旅发展格局。2021年共接待游客32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98亿元,同比增长107.96%。
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海门区出台一系列举措,做到疫情防控和文旅产业复苏“双推进”,加快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持续健康发展。海门区积极培育了一批文旅企业,现有各类市场主体282家,同时组建农文旅公司,负责区内相关文旅项目的建设和旅游业务的开展。三星镇、余东镇、海门港新区等区镇纷纷设置了旅游公司,负责辖区内旅游点位运营管理。大力实施“文化+”战略,积极培育文化新业态、新模式,数字文化、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云服务、文旅消费、非遗文创为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实施“互联网+”计划,加快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和成果转化,推动文化与体育、康养、农业、工业等产业深入融合,增加文化含量和产业附加值;探索产业发展新机遇,加快建立合作共赢新格局,与友好城市加强沟通协作,推动文旅产业交流合作;开展“云上”文旅活动,用全新的方式推广展示文旅产业项目,促进产业“云”对接和合作。目前,全区共有规上文旅企业133家,2021年净增53家,列南通第一;2021年文化娱乐服务业营收列南通第一;张謇故里小镇、海门文化中心剧院项目入选省级重大项目;张謇文化产业园区入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名单;入选南通市级重大文旅项目11个,新增南通市级产业基地5个。
完善文旅企业服务体系
面对疫情对旅游业的持续影响,海门区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帮扶行业,为广大旅游企业渡过现阶段难关、尽快恢复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健全完善了文旅产业培育、文化旅游品牌创建、游客招徕、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扶持奖补措施,优化文旅发展的政策环境,2021年奖补游客招徕资金60多万元,累计发放各类项目补助和纾困资金1000万元;完善文旅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严重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充分发挥消费者、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同时选派机关干部,积极加入区级招商队伍,推介海门“亲商、护商、爱商”的良好发展环境;推出一系列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的普惠性政策,通过政策合力,助力旅游企业进一步缓解资金和经营压力;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和协同作用,增强旅游相关要素的供给能力和吸引力,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游客旅游体验、释放行业发展活力;建立海门全域旅游智慧商圈平台等,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打造企业服务特色品牌;倡导金融政策精准“滴灌”,引导银行加大对服务业领域的倾斜力度,推动金融系统减费让利;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重点旅游企业项目和中小微旅游企业融资需求库、建立重点企业融资风险防控机制、发挥文化和旅游金融服务中心积极作用,着力缓解旅游领域市场主体融资难问题。
提升文旅消费质量水平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快速提升,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持续扩大,文旅消费呈现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海门区通过整治旅游消费突出问题、建立完善消费保护体制、提高行业诚信经营意识等举措,对区内文旅市场进行长效监管,助力优化文旅消费环境;引导和激励文旅市场主体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不断培育企业质量文化,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服务创新,增强旅游服务质量保障。近年来,海门区精心组织了“江海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推出四大主题文旅集市,形成季季有活动、月月促消费的“四季江海”文旅消费品牌,打造常态化、特色化、品质化的文旅消费“海门样本”;积极拓展乡村旅游、研学旅行、休闲旅游、夜间经济等新的消费领域,打造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师山广场入选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建名单;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具有海门文化特色的标识系统,完善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夜间照明与亮化系统,推动有条件的基础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融合,鼓励和引导公共图书馆开展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将有条件的博物馆、非遗传习所等公共文化设施纳入旅游特别是研学旅行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