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启东市扎实推进“产业强链”计划,今年1~4月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达386.6亿元——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来源:启东市 发布时间:2023-06-20 字体:[ ]

今年以来,启东市扎实推进“产业强链”计划,充分发挥“1521”龙头企业引领作用,1~4月,临港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达386.6亿元。

做大临港产业产业协同构建发展新格局

作为启东市临港产业中的重要一极,2023年,新能源及装备产业抢占风口,延续去年以来高增长态势。

6月16日上午,江苏亿纬林洋储能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不停运转,繁忙的状态自去年11月底投产持续至今。“目前在手订单饱满,1~5月预计应税销售6.8亿元。“公司副总肖杰说。

距亿纬林洋直线距离不过1.5公里的启东沃太新能源有限公司,于去年8月份实现量产,今年订单已排至年底,1~5月预计应税销售超过3.4亿元。

两家新能源企业布局启东,源于老牌企业林洋能源的“牵线搭桥”。有业务往来的三家企业,因为启东优越的区位、良好的产业基础,从而实现牵手发展。目前,亿纬林洋的三条生产线,其中两条分别供给沃太和林洋能源。

今年3月份,由沃太、亿纬林洋、易事特等10家企业联合发起的启东市储能产业发展联盟成立。“产业协同发展,大大降本增效,保障了供应链稳固。”沃太新能源生产负责人严志文说。

近年来,启东市积极抢抓风电、光伏、LNG、储能、氢能等发展风口,引进培育了广汇、林洋、泰胜蓝岛、中交三航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全力推动远海海上风电、百万千瓦滩涂光伏基地开发建设,实施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国家级试点项目,积极打造长三角绿色综合能源产业基地。今年1~4月,启东全市新能源及装备产业实现产值85.3亿元。

同样抱团协作的还有海工企业。今年以来,沿江海工企业依托产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抱团协作、取长补短,提高释放产能效益水平。

去年12月20日,中交三航与华滋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互为导管架管桩、钢圆筒、港机配套生产基地。“我们是生产和市场两端要素互补。”华滋能源公司总经理颜正云介绍,中交三航有海上风电钢结构建造、市场等优势,华滋能源拥有龙门吊、码头等资源,协同发展可最大限度释放共赢红利。目前,双方共享订单产值近5亿元。

“以前是单打独斗,甚至你卷我卷,现在是彼此作嫁衣,集群发展。”中集太平洋海工公司副总经理苏飞说,以园区整体优势“打包”参与国际市场招投标,让企业在竞争中更加从容,也更容易接到订单。

目前,13家规上沿江海工企业抱团发展、同舟共济,组成“联合舰队”。共建省级研发创新平台14个,形成4个检验检测平台,为企业提供焊接技术、理化检测、无损检测等服务,启东中远培训中心每年为园区企业培训超1000余人次。1~4月,海工及重装备产业完成产值91.1亿元,同比增长18.9%。

做强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发展高质效

4月参加广交会,5月参加土耳其欧亚五金展……南通仟得电动工具负责人唐水生这两个月十分忙碌。作为一家主营电动工具出口贸易的企业,公司生产的电动工具出口印度、越南、波兰、俄罗斯、乌克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疫情之后,唐水生迫切地想“走出去”。

电动工具产业是启东市吕四港镇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吕四港镇先后被授予“中国电动工具产业基地”“中国电动工具第一城”等称号。启东市在建成国内最大规模电动工具产业园的基础上,又连续24届成功举办启东天汾国际五金交易会,进而组团参展广交会,并于2018年联手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创办广州(国际)五金交易会。三大节会,促成一批骨干企业成功开拓国际市场,2022年出口额突破2000万美元。

为加快电动工具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擦亮“中国电动工具第一城”名片,6月初,启东市正式出台《关于支持吕四港镇电动工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从培优扶强、补链强链、人才引进等各方面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电动工具是我启东市的“名片”,那高端机械产业则是推动启东市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6月16日,在神通阀门1号基地,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隔膜正在抓紧生产。隔膜就像“闸门”,它的主要材料是橡胶,前些年全部依赖进口。发现这一空白后,神通阀门通过千万次的不懈实验,最终研发出使用寿命长、价格亲民的隔膜,成功摘掉套在国内企业脖子上的“枷锁”。

企业能够安心忙创新、抓生产,得益于各方面的保障。作为高端机械装备产业的挂钩部门,启东市人社局从今年初开始,先后对阀门类、机械类、液压类等多个细分门类的高端机械企业开展“一对一”上门走访、实地调研,并邀请12家代表性制造类企业参加企业家座谈会,就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需要帮服的难点、痛点进行充分交流。

针对制造业企业招工、用工老大难问题,启东市人社局全面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精准搭建平台。截至6月9日,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0场次,累计参会企业450家,提供就业岗位15046个,进场求职7373人,达成意向2382人。与此同时,开展企业进校园活动,组织启东市200多家重点企业先后赴上海、西安、南京等32多所高校开展校园招聘,提供岗位3200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000多人。

做优战新产业倾力服务换来发展加速度

近日,“学习新思想 护航‘企业敢干’”——启东市半导体产业研讨及红色共建活动在江苏捷捷微电子有限公司举办。启东市科技局作为主办方,以活动为媒介,力促捷捷微电子、优睿半导体等企业上下贯通、左右联通、良性互动。

“这样的活动真是‘及时雨’,让我们接触产业前沿技术,汲取先进经营理念,打开公司发展新格局。”南通优睿半导体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许海渐说,公司生产形势向好,先进封装项目今年底投产后,预计产值达4亿元。

受国际环境影响,国内半导体产业或多或少受到一定打击。为实现启东全市电子信息及半导体产业逆势上扬、稳产增收,启东市科技局专门成立了挂钩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开展多轮调研,帮助企业在科技项目申报、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引育、企业梯次培育、科技金融扶持等方面谋划政策落实路径,协助企业解决创新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1~4月,电子信息及半导体产业实现产值26.5亿元,同比增幅10.7%。

作为启东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又一细分领域——生命健康领域的重点企业,启东盖天力药业有限公司再创喜人业绩。公司1~5月份销售收入达3.3亿元,计划全年产值目标10亿元。

“公司主营产品槐耳颗粒升级换代过程中,企业参加药品招标遇阻,幸亏启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及时出具相关情况说明,企业才得以顺利参加招标。”公司负责人王德康高兴地说,目前公司新产品无糖型槐耳颗粒已于今年2月实现量产。

为培育壮大这一产业,今年以来,启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不断优化产业政策,加快推进项目落地、优化申报审批,推动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重点企业建立“一对一”挂钩联系机制,定期对企业开展走访调研。通过“千人千企”、产业调研等活动,走访企业80余次,帮助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4个。1~4月,生命健康产业实现产值19.9亿元。

相关新闻
相关文件
启东市扎实推进“产业强链”计划,今年1~4月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达386.6亿元——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来源:启东市 发布时间:2023-06-20 字体:[ ]

今年以来,启东市扎实推进“产业强链”计划,充分发挥“1521”龙头企业引领作用,1~4月,临港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达386.6亿元。

做大临港产业产业协同构建发展新格局

作为启东市临港产业中的重要一极,2023年,新能源及装备产业抢占风口,延续去年以来高增长态势。

6月16日上午,江苏亿纬林洋储能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不停运转,繁忙的状态自去年11月底投产持续至今。“目前在手订单饱满,1~5月预计应税销售6.8亿元。“公司副总肖杰说。

距亿纬林洋直线距离不过1.5公里的启东沃太新能源有限公司,于去年8月份实现量产,今年订单已排至年底,1~5月预计应税销售超过3.4亿元。

两家新能源企业布局启东,源于老牌企业林洋能源的“牵线搭桥”。有业务往来的三家企业,因为启东优越的区位、良好的产业基础,从而实现牵手发展。目前,亿纬林洋的三条生产线,其中两条分别供给沃太和林洋能源。

今年3月份,由沃太、亿纬林洋、易事特等10家企业联合发起的启东市储能产业发展联盟成立。“产业协同发展,大大降本增效,保障了供应链稳固。”沃太新能源生产负责人严志文说。

近年来,启东市积极抢抓风电、光伏、LNG、储能、氢能等发展风口,引进培育了广汇、林洋、泰胜蓝岛、中交三航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全力推动远海海上风电、百万千瓦滩涂光伏基地开发建设,实施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国家级试点项目,积极打造长三角绿色综合能源产业基地。今年1~4月,启东全市新能源及装备产业实现产值85.3亿元。

同样抱团协作的还有海工企业。今年以来,沿江海工企业依托产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抱团协作、取长补短,提高释放产能效益水平。

去年12月20日,中交三航与华滋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互为导管架管桩、钢圆筒、港机配套生产基地。“我们是生产和市场两端要素互补。”华滋能源公司总经理颜正云介绍,中交三航有海上风电钢结构建造、市场等优势,华滋能源拥有龙门吊、码头等资源,协同发展可最大限度释放共赢红利。目前,双方共享订单产值近5亿元。

“以前是单打独斗,甚至你卷我卷,现在是彼此作嫁衣,集群发展。”中集太平洋海工公司副总经理苏飞说,以园区整体优势“打包”参与国际市场招投标,让企业在竞争中更加从容,也更容易接到订单。

目前,13家规上沿江海工企业抱团发展、同舟共济,组成“联合舰队”。共建省级研发创新平台14个,形成4个检验检测平台,为企业提供焊接技术、理化检测、无损检测等服务,启东中远培训中心每年为园区企业培训超1000余人次。1~4月,海工及重装备产业完成产值91.1亿元,同比增长18.9%。

做强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发展高质效

4月参加广交会,5月参加土耳其欧亚五金展……南通仟得电动工具负责人唐水生这两个月十分忙碌。作为一家主营电动工具出口贸易的企业,公司生产的电动工具出口印度、越南、波兰、俄罗斯、乌克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疫情之后,唐水生迫切地想“走出去”。

电动工具产业是启东市吕四港镇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吕四港镇先后被授予“中国电动工具产业基地”“中国电动工具第一城”等称号。启东市在建成国内最大规模电动工具产业园的基础上,又连续24届成功举办启东天汾国际五金交易会,进而组团参展广交会,并于2018年联手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创办广州(国际)五金交易会。三大节会,促成一批骨干企业成功开拓国际市场,2022年出口额突破2000万美元。

为加快电动工具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擦亮“中国电动工具第一城”名片,6月初,启东市正式出台《关于支持吕四港镇电动工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从培优扶强、补链强链、人才引进等各方面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电动工具是我启东市的“名片”,那高端机械产业则是推动启东市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6月16日,在神通阀门1号基地,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隔膜正在抓紧生产。隔膜就像“闸门”,它的主要材料是橡胶,前些年全部依赖进口。发现这一空白后,神通阀门通过千万次的不懈实验,最终研发出使用寿命长、价格亲民的隔膜,成功摘掉套在国内企业脖子上的“枷锁”。

企业能够安心忙创新、抓生产,得益于各方面的保障。作为高端机械装备产业的挂钩部门,启东市人社局从今年初开始,先后对阀门类、机械类、液压类等多个细分门类的高端机械企业开展“一对一”上门走访、实地调研,并邀请12家代表性制造类企业参加企业家座谈会,就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需要帮服的难点、痛点进行充分交流。

针对制造业企业招工、用工老大难问题,启东市人社局全面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精准搭建平台。截至6月9日,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0场次,累计参会企业450家,提供就业岗位15046个,进场求职7373人,达成意向2382人。与此同时,开展企业进校园活动,组织启东市200多家重点企业先后赴上海、西安、南京等32多所高校开展校园招聘,提供岗位3200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000多人。

做优战新产业倾力服务换来发展加速度

近日,“学习新思想 护航‘企业敢干’”——启东市半导体产业研讨及红色共建活动在江苏捷捷微电子有限公司举办。启东市科技局作为主办方,以活动为媒介,力促捷捷微电子、优睿半导体等企业上下贯通、左右联通、良性互动。

“这样的活动真是‘及时雨’,让我们接触产业前沿技术,汲取先进经营理念,打开公司发展新格局。”南通优睿半导体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许海渐说,公司生产形势向好,先进封装项目今年底投产后,预计产值达4亿元。

受国际环境影响,国内半导体产业或多或少受到一定打击。为实现启东全市电子信息及半导体产业逆势上扬、稳产增收,启东市科技局专门成立了挂钩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开展多轮调研,帮助企业在科技项目申报、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引育、企业梯次培育、科技金融扶持等方面谋划政策落实路径,协助企业解决创新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1~4月,电子信息及半导体产业实现产值26.5亿元,同比增幅10.7%。

作为启东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又一细分领域——生命健康领域的重点企业,启东盖天力药业有限公司再创喜人业绩。公司1~5月份销售收入达3.3亿元,计划全年产值目标10亿元。

“公司主营产品槐耳颗粒升级换代过程中,企业参加药品招标遇阻,幸亏启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及时出具相关情况说明,企业才得以顺利参加招标。”公司负责人王德康高兴地说,目前公司新产品无糖型槐耳颗粒已于今年2月实现量产。

为培育壮大这一产业,今年以来,启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不断优化产业政策,加快推进项目落地、优化申报审批,推动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重点企业建立“一对一”挂钩联系机制,定期对企业开展走访调研。通过“千人千企”、产业调研等活动,走访企业80余次,帮助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4个。1~4月,生命健康产业实现产值19.9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