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日下午,通州区实验小学的排练室里歌声嘹亮,南通·通州“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以下简称“童声基地”)合唱团的孩子们正在认真排练。13日至16日,“童声里的中国”少儿合唱展演交流活动将在我市举办,届时来自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7支少儿合唱团将参加。这场跨越南北的少儿合唱盛宴,将是“童声里的中国”品牌深耕19载的生动呈现。
从2006年首届“童声里的中国”新童谣征集活动开始,到如今成为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辐射海外90余所华校的文化IP,“童声里的中国”这个发轫于江海之滨的少儿艺术品牌,以童谣童声为笔,以美育思政为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画卷上,写下温暖而厚重的篇章。
精品为核:
从“一首歌谣”到“批量佳作”
“嘀嗒嘀嗒,小雨点敲窗纱,我说小雨点你别闹,妈妈在给我讲党的话……”这首入选“童声里的中国”推荐曲目的《嘀嗒嘀嗒》,至今仍在全国多所小学的课堂上传唱。
“我们要让孩子们唱自己的歌,唱时代的歌。”“童声基地”副主任邱永康介绍,为提升创作质量,基地组建了由国内知名作曲家、儿童文学专家组成的评审团,每届大赛都组织“改稿会”,邀请戚建波、李凯稠等音乐人逐首打磨作品。“2024年新创的《新时代好少年》《过了六一是七一》等歌曲,通过‘童声微课堂’在新华社客户端传播,单条点击量突破500万,成为孩子们的‘传唱热曲’。”
“童声基地”还聘请了国内知名文艺家、教育家担任艺术顾问,建立“童声”专家人才库,通过组织学术沙龙、撰写评论文章等形式,对“童声里的中国”品牌发展进行前瞻性研究。19年来,“童声里的中国”始终以精品创作为生命线,构建起覆盖歌谣、戏剧、影视的多元创作体系,坚持让向上向善的种子随旋律扎根童心。
去年举办的第十一届“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谣创作大赛创下了123385件作品的征集纪录,较上一届增长53%。这些作品中,既有《敬礼,五星红旗》等歌颂家国的深情之作,也有《班主任》等描摹校园生活的细腻篇章,更有《向未来出发》等展现新时代少年风貌的新作。大赛评选出的260首获奖童谣和10首优秀歌曲,连同往届佳作一起,被编入《“童声里的中国”十一届优秀歌谣精选集》,免费发放至全国千所学校、图书馆和农家书屋。
阵地为基:
从“一地实践”到“全域辐射”
“中国的笑容里有我,我就是那甜蜜的酒窝。中国的春光里有我,我就是那盛开的花朵……”8日,在“童声基地”,6岁的王元希专心致志地盯着电子大屏,当看到五星红旗飘扬时,情不自禁举起小手敬礼。他奶奶说,小朋友很喜欢基地,只要有空就带他来逛逛。
2024年,“童声基地”升级完成,数字化展陈中心的“数智驾驶舱”可以实时显示全国300所合作学校的活动数据;“视频互动墙”上,北京、广州的孩子们通过云端共唱一首童谣。
“童声基地”整合19年来的12万首歌谣、300部舞台作品素材,建成国内最全面的儿童文艺资源库。“基地建立以来,始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以‘展高雅艺术、孵文化精品、育德艺新苗’为工作目标,广泛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在艺术审美活动中陶冶情操,涵养品行,唱响全国。”“童声基地”指导老师杜欣恬介绍,基地每年都要接待数十批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老师和孩子们。
近年来,“童声基地”的辐射力越来越强,精心构建起覆盖基地与学校、社会的立体化推广体系。通过在全国发展一批“童声里的中国”实验学校,举办传唱展评、优秀作品分享等活动,放大“童声”音量。2023年,“童声里的中国”进一步拓展传播版图,启动海外推广,成功吸引德国、匈牙利等数十个国家的90余所华校在线参与,中国童声走向世界舞台。8月6日,“童声基地”接待了来自美国、巴西、阿联酋等8个国家、9所华校的61名海外华校师生。
突破时空边界,“童声基地”还通过线上广泛传播。在南通新闻广播开设的《童声里的中国》节目,成功入驻全国5G智慧广播节目库,实现近千家电台同步播出;“童声金曲”线上评选活动吸引了来自30个省区市的6.1万张投票。
育人为本:
从“艺术活动”到“思政生态”
7月14日,儿童电影《向日葵中队》在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00部参赛影片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二届澳门国际儿童电影节“优秀影片奖”。
《向日葵中队》是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指导扶持,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和通州区委宣传部共同打造,“童声基地”、省电影家协会联合摄制,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影片。截至目前,该影片已在全国院线及中小学放映4100多场,观影人次超千万。
2024年春季开学,《向日葵中队》以“开学第一课”的形式走进校园。“看到米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帮助莫离成长的过程,我非常感动,在新学期,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尽自己的力量去关爱他人。”泰州市泰兴市马甸小学六(1)班学生卜信婷和同学们观看后表示。扬州市宝应县白田小学校长陆香说:“《向日葵中队》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和天性,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堂十分有意义的‘开学第一课’,也引发了我对教育和成长的思考。”
“美育浸润心灵,思政引领成长”是“童声里的中国”品牌的核心追求。正如“童声基地”副主任张锋所言,该品牌跳出“单纯艺术活动”的局限,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巧妙融入每首歌谣、每台演出、每堂课之中。
“童声基地”先后推出儿童剧《青铜葵花》《草房子》、儿童电影《三袋米》、广播剧《永远的追“锋”少年》等优秀作品。在教育部门指导下,其将20首推荐曲目转化为20堂思政课,如《敬礼,五星红旗》对应“国旗教育”,《我们是春天》关联“理想信念教育”,《童心唱给党来听》对应“爱党教育”。
2024年,由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共同举办的“童声里的中国”全国少年儿童合唱活动在南通进行集中展演。活动通过组织少年儿童传唱歌颂党、祖国、中华民族及家乡的歌曲,引导他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童声里的中国”让儿童思政教育变得更生动、更易接受。南通放大效应,出台《“童声里的中国”品牌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建立起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在全省范围内,“童声基地”在省文明办、文联等单位的指导下,将相关活动与“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文明校园创建等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和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