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新闻联播》关注! 揭秘海安“龙腾狮舞”的背后故事
来源:海安市 发布时间:2023-02-03 字体:[ ]

1月27日(大年初六),海安龙腾狮舞闹新春亮相央视CCTV1《新闻联播》,浓浓年味儿全国“出圈”。重拾儿时记忆,这是癸卯兔年伊始,海安人收到的最走心的新春礼物。

大年初一和初五,由海安市委宣传部主办,高新区和市教体局承办,市公安局和海安街道协办的“欢乐中国年 龙狮贺新春”民俗表演巡游活动两次热闹登场,吸引万名市民群众前来观赏。从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媒体的密集性报道,到移动直播、短视频、图文等全网全平台的多形式呈现,这项7日内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画上完美句号,而这场民俗巡演也成为这个年里,最为海安人所回味无穷的记忆。

热闹虽已散去,年味荡漾心间,或许我们记住的更多的是龙腾狮舞的精彩场面,但很多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也不应被遗忘。

“自我加压”上马新方案

关关难过也要关关过

1月13日接到活动通知后,海安市教体局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各职能科室统筹协调、高效推进。“1月21日正式演出。给我们的时间,实际上只有一周,7天。”采访中,海安市教体局党组成员何儒掐着手指回忆着7天历程,“每一天都会遇到新的难关,但是你要关关难过关关过。”第一道坎儿,迅速敲定巡演节目方案。

长期以来,海安体育非遗项目传承工作一直走在前列。用海安市教体局体育科科长梅崇铁的话说,“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舞龙队。”于是在海安传统龙舞基础上,教体局“自我加压”,对原方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新上“彩带龙”“荷花龙”“九节龙”等海安当地特色龙舞。节目丰富了现场效果才有保证,但给工作专班带来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彼时临近除夕,学校早已放假,且不说节目策划编排时间紧迫、正式演出时间特殊,甚至表演人员名单敲定都很困难,而接续的排练、服装、道具等更是一道道未来可预见的坎儿。

在这么短的时间,如果按照“自我加压”新方案实施,这项任务用“艰巨”二字形容不为过。

“当时,你们确定能做好吗?”

“我们确定。”

方案的确定意味着任务的开始。1月18日,曲塘中学、海安中专、海陵中学、实验小学、城南实小、一幼、二幼、长江路幼儿园、大公镇中心幼儿园、墩头镇仇湖幼儿园等学校陆续接到通知,参与大年初一、初五民俗巡演内的彩带龙、荷花龙、九节龙、舞狮、大鼓的演出。

不出意外,所有能够预料到的“拦路虎”接踵而来,甚至实际情况更为困难复杂。

一支10人舞龙队

三所学校凑齐

城南实验小学此次接到的任务是承担一只“九节龙”的舞龙表演。学校10人的队伍,一半是外省市教师,早已返乡过年,最远的家住云南。校长许卫兵腊月二十七晚接到通知后,一晚都在盘算着名单,扒拉来去,最多只能凑到4人,“这其中还有家属待产以及阳后未痊愈的两位‘90后’教师,此刻挑选新手加盟根本来不及。”

关键时刻,大公镇和李堡镇两支教师舞龙队分别支援了2位、4位队员,就这样历经周折,这支由三所学校才凑齐的临时舞龙队终于组建成功,腊月二十九,龙狮表演开始合练。而值得一提的是,城南实验小学的这条“九节龙”也在1月27日(大年初六)央视《新闻联播》的报道画面中出现,格外来之不易和弥足珍贵。

新手上阵、带伤出战

谁说女子不如男

“荷花龙”源于墩头镇仇湖村小白龙的民间故事,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作为海安唯一一支女子舞龙队,墩头镇仇湖幼儿园表演的健身荷花龙曾获得江苏省第八届农民体育节展示项目金奖。

“一条荷花龙需要10个人,我们学校总共才10名教师。” 采访中,该园园长费红梅的一句话直击心灵。没有替补后备,队员间年龄跨度近30岁,一直以来这所幼儿园都是以“全员上场”的气魄和团结斩获多项省市荣誉。

“谁说女子不如男!”这样团队信念也在此次活动中得到充分彰显。和城南实验小学一样,仇湖幼儿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人”,本就“刚刚好”的队伍因为一名外市老师返乡面临困境。出于节目效果考虑,费红梅还是选择了最难的那条路,新手加盟上阵。“我们从保育员中挑选了一位力气最大的后勤人员上场。”正常情况下,“荷花龙”队员之间需要半个多月才能较好磨合,而这也是这支女子舞龙队遇到的第二个问题,编排难。之所以能完成任务,源于高强度的排练和百分百的热情。

临近正式演出,这条“荷花龙”又遇上了“第三难”:服装。仇湖幼儿园女子舞龙队的演出服是夏装款,而演出当天的气温降至零下,费红梅不得不重新置办演出服,“我们跑遍了海安,终于凑齐了10件款式相近的粉红色薄款羽绒服。”

“好事多磨”中,大年初一,“荷花龙”终于腾飞在人民路,按照计划需要舞五遍。当天下雨,龙头重量近50斤,高强度下,年近50岁的龙头队员陈怀芳腰伤复发,疼痛难忍,“我们不能承受意外了,实在没人顶了!”

初五演出现场人声鼎沸的欢腾场景记忆犹新,“荷花龙”翻腾舞动的曼妙拍手叫绝,但鲜有人知道,龙头队员陈怀芳的腰部贴满了膏药。

28名“00后”威风凛凛

“龙狮少年”舞出青春风采

舞狮姿态舒展流畅、动作威武雄壮;“九节龙”脚步辗转腾挪之间,翻转舞动,起伏游移,龙头始终高昂。殊不知拥有如此娴熟技艺的,还有一群来自曲塘中学和海安中专的“00后”,共有28名“龙狮”少年参加展演。

“队员都是未成年学生,且大部分居住在乡镇,这给排练、正式演出带来了一些不便。”曲塘中学带队教师刘海透露,由于演出时间特殊,在确定名单时,班主任结合学生身体状况等做了周全考虑,在住宿、交通安全等细节问题上设置了多项预案,获得了家长支持。

令人欣喜的是,不管是居住在较远的东路角斜镇、西路雅周镇,亦或居住在城郊附近,几乎每位家长都全程陪同,甘当志愿者。“可以说,这次活动也是学生、家长、学校三方间的完美‘配合战’。”海安中专老师杨忠华感叹不已。

以涓滴“小我”

成就澎湃“大圆满”

一幼、二幼32条“彩带龙”表演任务在接到通知后一小时内即敲定人员名单;长江路幼儿园、大公镇幼儿园负责的大鼓表演从合排到道具服装尽善尽美;海陵中学“舞龙队”千方百计凑齐队员,队长赵勇生演出结束后更是手腕红肿、无法动弹;教体局体育科全体人员春节假期几乎无休……背后的故事太多,无法一一言尽。

大年初五11点半,巡游结束,人潮退去。马路两侧,串串红灯笼在寒风中微微晃动,大街小巷贴出的大红福字和春联在冬阳里闪着光。对于现场观演的人来说,心中仍有股说不出的感动——

这感动来源于期待送疫情、迎新春,来源于久违的烟火气重燃、弥漫在人世间,更来源于海安人儿时的年味儿回来了!

相关新闻
相关文件
《新闻联播》关注! 揭秘海安“龙腾狮舞”的背后故事
来源:海安市 发布时间:2023-02-03 字体:[ ]

1月27日(大年初六),海安龙腾狮舞闹新春亮相央视CCTV1《新闻联播》,浓浓年味儿全国“出圈”。重拾儿时记忆,这是癸卯兔年伊始,海安人收到的最走心的新春礼物。

大年初一和初五,由海安市委宣传部主办,高新区和市教体局承办,市公安局和海安街道协办的“欢乐中国年 龙狮贺新春”民俗表演巡游活动两次热闹登场,吸引万名市民群众前来观赏。从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媒体的密集性报道,到移动直播、短视频、图文等全网全平台的多形式呈现,这项7日内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画上完美句号,而这场民俗巡演也成为这个年里,最为海安人所回味无穷的记忆。

热闹虽已散去,年味荡漾心间,或许我们记住的更多的是龙腾狮舞的精彩场面,但很多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也不应被遗忘。

“自我加压”上马新方案

关关难过也要关关过

1月13日接到活动通知后,海安市教体局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各职能科室统筹协调、高效推进。“1月21日正式演出。给我们的时间,实际上只有一周,7天。”采访中,海安市教体局党组成员何儒掐着手指回忆着7天历程,“每一天都会遇到新的难关,但是你要关关难过关关过。”第一道坎儿,迅速敲定巡演节目方案。

长期以来,海安体育非遗项目传承工作一直走在前列。用海安市教体局体育科科长梅崇铁的话说,“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舞龙队。”于是在海安传统龙舞基础上,教体局“自我加压”,对原方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新上“彩带龙”“荷花龙”“九节龙”等海安当地特色龙舞。节目丰富了现场效果才有保证,但给工作专班带来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彼时临近除夕,学校早已放假,且不说节目策划编排时间紧迫、正式演出时间特殊,甚至表演人员名单敲定都很困难,而接续的排练、服装、道具等更是一道道未来可预见的坎儿。

在这么短的时间,如果按照“自我加压”新方案实施,这项任务用“艰巨”二字形容不为过。

“当时,你们确定能做好吗?”

“我们确定。”

方案的确定意味着任务的开始。1月18日,曲塘中学、海安中专、海陵中学、实验小学、城南实小、一幼、二幼、长江路幼儿园、大公镇中心幼儿园、墩头镇仇湖幼儿园等学校陆续接到通知,参与大年初一、初五民俗巡演内的彩带龙、荷花龙、九节龙、舞狮、大鼓的演出。

不出意外,所有能够预料到的“拦路虎”接踵而来,甚至实际情况更为困难复杂。

一支10人舞龙队

三所学校凑齐

城南实验小学此次接到的任务是承担一只“九节龙”的舞龙表演。学校10人的队伍,一半是外省市教师,早已返乡过年,最远的家住云南。校长许卫兵腊月二十七晚接到通知后,一晚都在盘算着名单,扒拉来去,最多只能凑到4人,“这其中还有家属待产以及阳后未痊愈的两位‘90后’教师,此刻挑选新手加盟根本来不及。”

关键时刻,大公镇和李堡镇两支教师舞龙队分别支援了2位、4位队员,就这样历经周折,这支由三所学校才凑齐的临时舞龙队终于组建成功,腊月二十九,龙狮表演开始合练。而值得一提的是,城南实验小学的这条“九节龙”也在1月27日(大年初六)央视《新闻联播》的报道画面中出现,格外来之不易和弥足珍贵。

新手上阵、带伤出战

谁说女子不如男

“荷花龙”源于墩头镇仇湖村小白龙的民间故事,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作为海安唯一一支女子舞龙队,墩头镇仇湖幼儿园表演的健身荷花龙曾获得江苏省第八届农民体育节展示项目金奖。

“一条荷花龙需要10个人,我们学校总共才10名教师。” 采访中,该园园长费红梅的一句话直击心灵。没有替补后备,队员间年龄跨度近30岁,一直以来这所幼儿园都是以“全员上场”的气魄和团结斩获多项省市荣誉。

“谁说女子不如男!”这样团队信念也在此次活动中得到充分彰显。和城南实验小学一样,仇湖幼儿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人”,本就“刚刚好”的队伍因为一名外市老师返乡面临困境。出于节目效果考虑,费红梅还是选择了最难的那条路,新手加盟上阵。“我们从保育员中挑选了一位力气最大的后勤人员上场。”正常情况下,“荷花龙”队员之间需要半个多月才能较好磨合,而这也是这支女子舞龙队遇到的第二个问题,编排难。之所以能完成任务,源于高强度的排练和百分百的热情。

临近正式演出,这条“荷花龙”又遇上了“第三难”:服装。仇湖幼儿园女子舞龙队的演出服是夏装款,而演出当天的气温降至零下,费红梅不得不重新置办演出服,“我们跑遍了海安,终于凑齐了10件款式相近的粉红色薄款羽绒服。”

“好事多磨”中,大年初一,“荷花龙”终于腾飞在人民路,按照计划需要舞五遍。当天下雨,龙头重量近50斤,高强度下,年近50岁的龙头队员陈怀芳腰伤复发,疼痛难忍,“我们不能承受意外了,实在没人顶了!”

初五演出现场人声鼎沸的欢腾场景记忆犹新,“荷花龙”翻腾舞动的曼妙拍手叫绝,但鲜有人知道,龙头队员陈怀芳的腰部贴满了膏药。

28名“00后”威风凛凛

“龙狮少年”舞出青春风采

舞狮姿态舒展流畅、动作威武雄壮;“九节龙”脚步辗转腾挪之间,翻转舞动,起伏游移,龙头始终高昂。殊不知拥有如此娴熟技艺的,还有一群来自曲塘中学和海安中专的“00后”,共有28名“龙狮”少年参加展演。

“队员都是未成年学生,且大部分居住在乡镇,这给排练、正式演出带来了一些不便。”曲塘中学带队教师刘海透露,由于演出时间特殊,在确定名单时,班主任结合学生身体状况等做了周全考虑,在住宿、交通安全等细节问题上设置了多项预案,获得了家长支持。

令人欣喜的是,不管是居住在较远的东路角斜镇、西路雅周镇,亦或居住在城郊附近,几乎每位家长都全程陪同,甘当志愿者。“可以说,这次活动也是学生、家长、学校三方间的完美‘配合战’。”海安中专老师杨忠华感叹不已。

以涓滴“小我”

成就澎湃“大圆满”

一幼、二幼32条“彩带龙”表演任务在接到通知后一小时内即敲定人员名单;长江路幼儿园、大公镇幼儿园负责的大鼓表演从合排到道具服装尽善尽美;海陵中学“舞龙队”千方百计凑齐队员,队长赵勇生演出结束后更是手腕红肿、无法动弹;教体局体育科全体人员春节假期几乎无休……背后的故事太多,无法一一言尽。

大年初五11点半,巡游结束,人潮退去。马路两侧,串串红灯笼在寒风中微微晃动,大街小巷贴出的大红福字和春联在冬阳里闪着光。对于现场观演的人来说,心中仍有股说不出的感动——

这感动来源于期待送疫情、迎新春,来源于久违的烟火气重燃、弥漫在人世间,更来源于海安人儿时的年味儿回来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