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江海沃野绘新景 乡村振兴踏歌行
来源:如东县 发布时间:2025-10-10 字体:[ ]

秋日的如东,沃野流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田畴间,稻谷飘香,仓廪殷实;村庄里,环境整洁,笑语盈盈;产业链上,活力迸发,新意盎然。“十四五”收官之年,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正用一项项扎实的成果,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筑牢根基,现代农业迈出稳健步伐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如东县将稳产保供作为头等大事,辛勤耕耘,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今年,全县101.9万亩夏粮喜获丰收,总产达36.04万吨。“粮袋子”充实安稳,“菜篮子”也同样丰盈。上半年蔬菜产量52.54万吨,目前生猪存栏42万头,水产品产量28万吨,共同构筑了品类丰富、供给有力的农产品保障体系。在稳产保供的同时,如东农业更在“提质”上迈出坚实步伐, 春晖家庭农场荣膺省优质食味稻米特等奖。

丰收的背后,是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和科技的强力支撑。眼下,8.41万亩超长期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火热施工,2.6万亩财政补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旨在将更多耕地变为“旱能浇、涝能排”的稳产田。今年,如东承接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两个观摩点位。良田还需配良技,“机器换人”让耕作更轻松,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达75.63%,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田间地头,16个自动墒情监测站、18台远程自动性诱测报设备化身“数字哨兵”,将数据实时传回省平台,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指导。这些硬核的设施与智慧的技术,最终在广袤田野上结出了实实在在的硕果。海青家庭农场荣获全市小麦高产竞赛第一名,还作为江苏省代表受邀在农业农村部合作经济司举办的“丰收季・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活动上做经验交流。这正是如东现代农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生根的生动诠释。

强链增效,乡村产业涌动蓬勃活力

产业强劲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如东县不满足于“种得好”,更致力于“产得优”“销得畅”,推动农业从单一生产向全链条拓展。在曹埠镇,稻谷产业强镇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期项目稻谷烘干及加工能力提升项目已建设完毕,稻谷周转仓库建设项目正在抓紧推进。大豫、洋口两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稳步推进,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全县279家在库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8月实现营业收入183.5亿元,11家超2亿元企业龙头高昂,带动有力。更值得一提的是,洋新家庭农场入选农业农村部交流案例,为如东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发展的活力离不开项目的带动和品牌的赋能。招商成效显著,举办“如日东升 链动未来”农业全产业链招商合作洽谈会,推介项目30个,现场签约10个农业重点项目,总投资16.3亿元。省系统内申报农业重大项目19个,年度计划投资14.97亿元,其中亿元项目5个,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与此同时,如东农产品正擦亮“金字招牌”:“如东蘘荷”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琳丰食品公司的精深加工产品通过部级评审并获证,这一系列知识产权的突破,极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补齐产业链短板,12家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的28个冷库通过验收,冷链物流体系不断完善。产业融合也催生新业态,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达2.46亿元,带动就业8200人,让乡村资源焕发出多元价值。

整治提升,优化环境绘就宜居画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东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努力让乡村成为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全县常态化推进“四清一治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并创新采用“四不两直”暗访督查机制,累计发出提醒函45份,督促整改问题222个,全部实行闭环管理,为年底高质量建成49个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全县已完成改厕9013座,进度在全省名列前茅,并在全省改厕工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用“小角落”的变革推动了乡村文明的大进步。

人居环境改善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东县同步推进92个省级人居环境专项资金项目和17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65.3公里自然村组道路完成硬化。15个村的公共空间治理有序开展,从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到村道硬化、空间优化,一系列务实举措让乡村由内而外焕发出整洁、有序、和谐的新面貌。

深化改革,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乡村要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如东县着力夯实农村稳定根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农民。通过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核实,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1153万元。如东积极拓展渠道,举办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训班18期,培训1683人,有效提升就业创业技能。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50元,增幅5.7%,增幅高于城镇居民1.1个百分点,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深化改革为乡村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如东县稳慎推进农村改革,特别是在栟茶镇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镇试点,其余各镇(街道)选择一个村同步探索,着力完善延包政策体系,稳定农民土地承包经营预期,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为乡村长远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保障。

回望“十四五”收官之路,成绩斐然,来之不易;展望“十五五”崭新征程,信心满怀,步伐坚定。面对农业发展中的挑战与农村工作的难题,传承着“海子牛”坚韧精神的如东人民,必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在这片江海大地上继续深耕细作,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篇章!

江海沃野绘新景 乡村振兴踏歌行
来源:如东县 发布时间:2025-10-10 字体:[ ]

秋日的如东,沃野流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田畴间,稻谷飘香,仓廪殷实;村庄里,环境整洁,笑语盈盈;产业链上,活力迸发,新意盎然。“十四五”收官之年,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正用一项项扎实的成果,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筑牢根基,现代农业迈出稳健步伐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如东县将稳产保供作为头等大事,辛勤耕耘,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今年,全县101.9万亩夏粮喜获丰收,总产达36.04万吨。“粮袋子”充实安稳,“菜篮子”也同样丰盈。上半年蔬菜产量52.54万吨,目前生猪存栏42万头,水产品产量28万吨,共同构筑了品类丰富、供给有力的农产品保障体系。在稳产保供的同时,如东农业更在“提质”上迈出坚实步伐, 春晖家庭农场荣膺省优质食味稻米特等奖。

丰收的背后,是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和科技的强力支撑。眼下,8.41万亩超长期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火热施工,2.6万亩财政补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旨在将更多耕地变为“旱能浇、涝能排”的稳产田。今年,如东承接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两个观摩点位。良田还需配良技,“机器换人”让耕作更轻松,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达75.63%,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田间地头,16个自动墒情监测站、18台远程自动性诱测报设备化身“数字哨兵”,将数据实时传回省平台,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指导。这些硬核的设施与智慧的技术,最终在广袤田野上结出了实实在在的硕果。海青家庭农场荣获全市小麦高产竞赛第一名,还作为江苏省代表受邀在农业农村部合作经济司举办的“丰收季・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活动上做经验交流。这正是如东现代农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生根的生动诠释。

强链增效,乡村产业涌动蓬勃活力

产业强劲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如东县不满足于“种得好”,更致力于“产得优”“销得畅”,推动农业从单一生产向全链条拓展。在曹埠镇,稻谷产业强镇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期项目稻谷烘干及加工能力提升项目已建设完毕,稻谷周转仓库建设项目正在抓紧推进。大豫、洋口两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稳步推进,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全县279家在库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8月实现营业收入183.5亿元,11家超2亿元企业龙头高昂,带动有力。更值得一提的是,洋新家庭农场入选农业农村部交流案例,为如东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发展的活力离不开项目的带动和品牌的赋能。招商成效显著,举办“如日东升 链动未来”农业全产业链招商合作洽谈会,推介项目30个,现场签约10个农业重点项目,总投资16.3亿元。省系统内申报农业重大项目19个,年度计划投资14.97亿元,其中亿元项目5个,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与此同时,如东农产品正擦亮“金字招牌”:“如东蘘荷”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琳丰食品公司的精深加工产品通过部级评审并获证,这一系列知识产权的突破,极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补齐产业链短板,12家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的28个冷库通过验收,冷链物流体系不断完善。产业融合也催生新业态,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达2.46亿元,带动就业8200人,让乡村资源焕发出多元价值。

整治提升,优化环境绘就宜居画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东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努力让乡村成为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全县常态化推进“四清一治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并创新采用“四不两直”暗访督查机制,累计发出提醒函45份,督促整改问题222个,全部实行闭环管理,为年底高质量建成49个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全县已完成改厕9013座,进度在全省名列前茅,并在全省改厕工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用“小角落”的变革推动了乡村文明的大进步。

人居环境改善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东县同步推进92个省级人居环境专项资金项目和17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65.3公里自然村组道路完成硬化。15个村的公共空间治理有序开展,从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到村道硬化、空间优化,一系列务实举措让乡村由内而外焕发出整洁、有序、和谐的新面貌。

深化改革,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乡村要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如东县着力夯实农村稳定根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农民。通过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核实,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1153万元。如东积极拓展渠道,举办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训班18期,培训1683人,有效提升就业创业技能。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50元,增幅5.7%,增幅高于城镇居民1.1个百分点,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深化改革为乡村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如东县稳慎推进农村改革,特别是在栟茶镇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镇试点,其余各镇(街道)选择一个村同步探索,着力完善延包政策体系,稳定农民土地承包经营预期,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为乡村长远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保障。

回望“十四五”收官之路,成绩斐然,来之不易;展望“十五五”崭新征程,信心满怀,步伐坚定。面对农业发展中的挑战与农村工作的难题,传承着“海子牛”坚韧精神的如东人民,必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在这片江海大地上继续深耕细作,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