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海安市大公镇锚定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目标,创新构建“平台+机制+服务”三位一体法治护企体系,打造“平台护企、机制助企、服务暖企”的法治护航“大公模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屏障。
聚力平台建设,构建惠企服务新生态。由镇司法所牵头,整合经发、商会、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成立“惠企联盟”服务平台,集成法律咨询、权益维护、法治体检、执法监督四大核心功能,实现企业诉求“一站式”办理。设立“桑韵法治站”“梨香助农岗”“智造护航港”等惠企联络点,今年已收集并解决企业经营中遇到的7类法律难题。同步推进“线下+线上”双轨服务,对疑难复杂问题建立多部门线上会商机制,形成“线下多元化解、线上专业支撑”的法治服务新格局。
创新机制保障,打造法治护航新格局。组织法律顾问团队走访无专职法务企业,重点针对合同纠纷、劳动用工、知识产权等高频风险领域,为企业提供“订单式”服务,一季度累计排查风险点22个、出具防范建议31条。与法学会建立合作机制,推动企业经营需求与法律规定要求精准对接。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至今,已成功调解劳动合同纠纷、企业借贷纠纷、工伤赔偿纠纷等涉企争议8起。通过前哨工作平台对企业用工信息开展专项审查,截至目前,已识别异常用工信息79条,并及时反馈给企业。
精准服务升级,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严格落实“营商环境提升年”要求,对纳税信用良好、安全生产达标企业,运用大数据监测、远程视频检查、电子台账审核等智慧监管手段,实现“无事不扰、有需必应”。实施以来,执法检查频次同比下降40%。针对蚕桑产业季节性用工、梨果产业电商合同、装备制造知识产权等特色产业风险,量身定制购销合同范本、履约风险提示书等法律文书范例,已为20余家企业提供法治上门服务。结合“4·8司法日”“民法典宣传月”等节点,组织村居法律顾问、司法干警、网格员等力量进企服务,今年累计开展法治体检14家次,成功化解涉企纠纷5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