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频繁的通话是每半小时一次,连续打了17次,最长的一次通话时长是1小时57分钟。嗓子说破了,一边含着润喉片,一边做工作。”这是一名在任港街道城港社区任职的省委选调生,记录在城市更新工作日志上的一段话。
近年来,崇川区坚持把做好选调生工作作为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育管并重、炼用结合,帮助选调生在基层扎根成长,培养出一支政治坚定、熟悉基层、敢于担当、作风过硬的选调生队伍。
一线锻炼沾“泥味”
落实《江苏省选调生工作办法》有关要求,将新录用的选调生全部安排到涉农社区,参与信访维稳、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点一线工作,引导选调生快速转变角色、深入基层、心入基层,更多地接地气,在一线成长成才。近两年来,先后有28名选调生到村任职,开展走访调研500余次,撰写村综合情况报告28篇,专题调研报告15篇。“超长待机30小时,封控区爬楼送物资,嗓子哑到只能发出气声......这是我们防疫期间的工作常态。”2019年选调生彭珉珺表示,在基层锻炼的经历让她身上少了些“书生气”,多了些“泥土味”,也更让她了解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
链式培养增“底气”
将选调生培养工作纳入全区年轻干部“百炼成钢”培养工程。锚定“一年跟着干、两年独立干、三年成骨干”目标,不断健全选调生“阶梯式”培养链条。对新入职“塑型期”选调生,举办新入职人员专题培训班,建立“双导师”制度,明确一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和一名工作阅历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老同志作为培养导师,帮助选调生熟悉业务、掌握基层工作方法。对入职2到3年“成长期”选调生,优选进入“青训营”集中培养,通过举办“青干微论坛”“调研成果汇报”等实训活动,推动选调生快速成长。对于3年以上“关键期”选调生,精准选派开展实践锻炼,切实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领。
严管厚爱添“动力”
建立组织部门、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机制,下发《关于选调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提示》,明确选调生到村任职工作要求。细化日常识别,把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信访维稳一线作为识别年轻干部的主阵地,通过导师谈心、走访调研、任务跟踪等方式多角度观察,及时了解掌握选调生成长情况。坚持选拔是最好的培养,深入推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3821”计划,把选调生作为选拔年轻干部的重要来源,对在急难险重岗位经受考验、表现突出的优秀选调生及时提拔使用,以正确用人导向激励选调生扎根基层、担当作为,近三年,先后有5名同志提拔为正科职,5名同志提拔为副科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