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雅周镇通过普法宣传、多元解纷、援法议事三措并举,探索出一条契合本土实际、彰显治理效能的新路径,让法治的触角延伸至辖区的每个角落,将平安和谐的种子播撒到群众心田。
普法宣传 织密法治保障“防护网”
基层治理的根基,在于群众对法治的信仰。雅周镇在延续摆摊发传单、入户宣传等传统普法模式的同时积极创新,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法律知识“活起来”“动起来”。
通过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制作法治漆扇、共读法治漫画书等活动,以沉浸式体验在青少年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在老年人活动中心举办普法讲座,借助案例提升老年人的法治素养。深入企业解读劳动合同、工伤赔偿等法律法规,引导劳动者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托村广播站开展每周法治播报,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家乡话”,使“遇事找法、办事依法”成为群众的自觉选择。当法律从枯燥的文本变为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艺汇演中的戏曲和说唱,当法治精神融入日常生活、浸润人心,基层治理便拥有了最坚实的法治支撑。
多元解纷 筑牢平安稳定“压舱石”
“以前村里有矛盾,要么吵得面红耳赤,要么在心里生闷气,现在找信得过的老党员、退休老教师帮忙调解,烦心事很快能化解。”这是雅周镇不少群众对基层治理变化的真切感受。
针对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界址冲突等“小事不小”的问题,雅周镇整合资源构建多元解纷体系,使矛盾在萌芽状态“软着陆”。积极打造红枫调解室,吸纳老党员、退休老教师、法律顾问等组成调解队伍,用“土办法”解决“新难题”。大力推行“网格+调解”模式,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主动排查矛盾,联合社区民警、红枫调解员开展“上门调解”,将纠纷化解在田地间、家门口,通过多元解纷,切实筑牢平安稳定的“压舱石”。
援法议事 共绘和美乡村“同心圆”
“小区没有电车充电桩怎么办?”“老年人日常休闲娱乐有没有好去处?”面对这些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雅周镇深化“援法议事”机制,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各村(社区)常态化开展援法议事活动。议事前,由法律顾问或“法律明白人”梳理议题涉及的法律依据;议事中,“法律明白人”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并提出意见建议;议事后,形成的方案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落地,确保援法议事活动“议得有章法、办得有实效”。
从村里的道路修建到小区的物业管理,从环境整治到民生工程,援法议事让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好方子”。这种“有事好商量、遇事找法办”的模式,既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更增强了群众对基层治理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