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如皋推动以港强市“一号工程” 6个涉港涉海项目签约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05 字体:[ ]

国庆前夕,如皋市召开2025年“以港强市”推进大会,观摩8个港产城联动项目,签约6个涉港涉海类项目。

从年初将“以港强市”战略鲜明写入发展蓝图,到两个月前进一步发出“聚势决战决胜,聚力以港强市”的冲锋号令,再到这次全域推进以港强市“一号工程”,短短数月间,如皋“以港强市”战略已从顶层设计迈向全域实践。

一路自北向南,当天观摩与签约的项目涵盖了多个维度。从项目进度来看,既有开工项目的全新启动,也有在建项目的稳步推进,更有投产项目的达产转化。在产业类型上,工业项目发挥着硬核支撑作用,服务业项目则起到协同赋能的效果。同时,项目的资金来源也十分多元,内资项目扎根裂变,凭借本土企业对市场的熟悉和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壮大;外资项目开放融合,增强了城市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力。

当天新开工的大梦想城项目,是2025年南通市唯一的文旅类省级重点项目,未来将成为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亲子旅游、网红打卡商业综合体。同时开工的,还有总投资5亿元、年处理334050吨有机溶剂及年产20000吨导电浆料项目,这一绿色项目将有效实现循环经济与资源高效利用,达产后新增应税销售额10亿元。

在投资5亿元的海洋工程装备科技产业化项目建设现场,二次结构施工正在马不停蹄。“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海洋平台及船舶甲板机械及其成套设备、深海极地勘测与开发收放系统及其成套装备60台(套)。”项目负责人介绍。

该项目的推进,是如皋“借港向海”战略的生动注脚。在当地,除了海洋工程装备,船舶海工也是其临港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又一代表作。

在石庄镇新生港工业园区内的一栋现有厂房里,斯特林制冷机生产项目正处于实验后期阶段,现场成套实验设备已安装。省双创人才陈志远正在实验设备前进行相关数据收集,其带领的研发团队专注于船舶和海洋环保领域的高科技创新性,拥有多项核心技术。

“在这里,我们正研发全球航运业期待已久的‘绿色钥匙’——能够将LNG双燃料船燃料舱内的闪蒸汽(BOG)高效再液化的斯特林制冷机。”陈志远说,这项技术可以直接服务停靠如皋港的LNG船舶,快速对接港口应用场景。

在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的大潮中,如皋的“蓝色突围”实践或许预示着:下一个世界级的船舶环保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诞生在中国县域的产业园区里。

“无论是融入双循环,还是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跨江融合发展,港口都是如皋必须牢牢把握的‘战略锚点’。”如皋市委书记、市长王鸣昊表示,以港破题、借港向海,如皋正在筹备组建“以港强市”工作委员会,围绕高端装备、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船舶海工等临港先进制造业,实施强链延链补链,推动海洋产业向深远海装备等前沿领域拓展,加速打造国家级化工新材料集群、省级船舶海工中小企业特色集群。

如皋推动以港强市“一号工程” 6个涉港涉海项目签约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05 字体:[ ]

国庆前夕,如皋市召开2025年“以港强市”推进大会,观摩8个港产城联动项目,签约6个涉港涉海类项目。

从年初将“以港强市”战略鲜明写入发展蓝图,到两个月前进一步发出“聚势决战决胜,聚力以港强市”的冲锋号令,再到这次全域推进以港强市“一号工程”,短短数月间,如皋“以港强市”战略已从顶层设计迈向全域实践。

一路自北向南,当天观摩与签约的项目涵盖了多个维度。从项目进度来看,既有开工项目的全新启动,也有在建项目的稳步推进,更有投产项目的达产转化。在产业类型上,工业项目发挥着硬核支撑作用,服务业项目则起到协同赋能的效果。同时,项目的资金来源也十分多元,内资项目扎根裂变,凭借本土企业对市场的熟悉和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壮大;外资项目开放融合,增强了城市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力。

当天新开工的大梦想城项目,是2025年南通市唯一的文旅类省级重点项目,未来将成为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亲子旅游、网红打卡商业综合体。同时开工的,还有总投资5亿元、年处理334050吨有机溶剂及年产20000吨导电浆料项目,这一绿色项目将有效实现循环经济与资源高效利用,达产后新增应税销售额10亿元。

在投资5亿元的海洋工程装备科技产业化项目建设现场,二次结构施工正在马不停蹄。“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海洋平台及船舶甲板机械及其成套设备、深海极地勘测与开发收放系统及其成套装备60台(套)。”项目负责人介绍。

该项目的推进,是如皋“借港向海”战略的生动注脚。在当地,除了海洋工程装备,船舶海工也是其临港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又一代表作。

在石庄镇新生港工业园区内的一栋现有厂房里,斯特林制冷机生产项目正处于实验后期阶段,现场成套实验设备已安装。省双创人才陈志远正在实验设备前进行相关数据收集,其带领的研发团队专注于船舶和海洋环保领域的高科技创新性,拥有多项核心技术。

“在这里,我们正研发全球航运业期待已久的‘绿色钥匙’——能够将LNG双燃料船燃料舱内的闪蒸汽(BOG)高效再液化的斯特林制冷机。”陈志远说,这项技术可以直接服务停靠如皋港的LNG船舶,快速对接港口应用场景。

在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的大潮中,如皋的“蓝色突围”实践或许预示着:下一个世界级的船舶环保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诞生在中国县域的产业园区里。

“无论是融入双循环,还是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跨江融合发展,港口都是如皋必须牢牢把握的‘战略锚点’。”如皋市委书记、市长王鸣昊表示,以港破题、借港向海,如皋正在筹备组建“以港强市”工作委员会,围绕高端装备、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船舶海工等临港先进制造业,实施强链延链补链,推动海洋产业向深远海装备等前沿领域拓展,加速打造国家级化工新材料集群、省级船舶海工中小企业特色集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