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如东好味凭“食”力“出圈”
来源:如东县 发布时间:2025-10-14 字体:[ ]

田埂间,宏霞家庭农场的稻穗随风摇曳;酱缸里,琳丰酱菜酝酿着时光的醇香;蒸笼边,万顺源的文蛤包飘出诱人香气;酒坊中,瑞勿斯佳酿浸润着江海风味……如东,这片兼具江海风情与田园风光的土地,孕育了无数优质农产。

而“如意东方”区域公用品牌的出现,恰似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如东农产品走向广阔市场的大门,让琳丰酱菜、万顺源、瑞勿斯,及大同村果园、沐园春农场、宏霞农场等本土企业与农户,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变成消费者餐桌上的“香饽饽”。

严选“好品” 抱团闯市场

“以前做酒靠老客户口口相传,想把规模做大,心里总缺了点儿‘底气’。”南通瑞勿斯酒业负责人徐新红回忆品牌初创困境时,话语里满是感慨。彼时如东,像瑞勿斯这样的优质农企不在少数:万顺源的文蛤包鲜掉眉毛,琳丰酱菜凭独特工艺攒下口碑,却因缺品牌助力难拓销路。农户们也有同样烦恼:大同村1900余亩果园的翠冠梨、丰水梨,宏霞家庭农场600亩稻田的稻米,虽品质上乘,却因“单打独斗”面临“名气小、渠道窄、溢价难”的问题。

2021年,如东县委、县政府瞄准这一痛点,出台《关于推进“如意东方”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促进农民增收共富的实施意见》,由县供销合作社和东和集团牵头打造“如意东方”,决心将“散兵游勇”拧成“拳头”。为选出能代表如东水准的好产品,品牌团队出台《“如意东方”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制定近乎“苛刻”的筛选标准。“我们从原材料来源、加工工艺、质量安全、市场反馈等方面筛选评比,最终通过公示确定授权企业和产品,每一项都要经‘企业申报—镇区推荐—部门预审—专家评审’层层考验,公示无异议后才能‘持证上岗’。”县供销合作社副主任赵华介绍道。

如今,经过八轮严格筛选,103家优质企业、183余种特色产品跻身“如意东方”授权目录。走进品牌展厅,琳丰酱菜的玻璃瓶印着雅致江海图案,万顺源的包子礼盒透着烟火气,瑞勿斯的酒瓶融入本土文化元素更添辨识度;大同村的翠冠梨箱、沐园春的阳光玫瑰礼盒、宏霞农场的大米袋上,都印着醒目“如意东方”标识——这些曾“各美其美”的产品,如今带着统一品牌名片,以“集团军”姿态亮相市场,底气十足。

巧搭“桥梁” 好味出如东

当如东的蘘荷、文蛤、紫菜等特产亮相央视七套、十七套的黄金时段,不少如东人难掩自豪。这是“如意东方”品牌宣传的缩影。为让更多人知晓如东好味,品牌团队“十八般武艺齐上阵”,既帮企业拓销路,也为农户解燃眉之急。

线上直播间里,主播手持万顺源的文蛤包,边展示饱满内馅边讲“从滩涂文蛤到餐桌包子”的鲜美故事。“随着‘如意东方’加持,我们现在已积累了100多个固定顾客,包子日产提升至5000个左右,满负荷运作时可达1万个。”南通万顺源食品负责人周慎国开心地说。宏霞农场的大米借直播东风,在2024南通“银发大集”特卖会上,20吨大米当日售罄。截至2024年底,仅线上渠道,“如意东方”授权产品销售额就占总业绩“半壁江山”,3.5亿元销售总额里,藏着无数消费者的认可。

线下推广同样如火如荼,更成为不少经营主体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2022年,“如意东方”带琳丰酱菜首登上海农产品展销会,其特色萝卜酱菜获罗森青睐,拿下4万“救命订单”,助濒临倒闭的琳丰扭亏为盈;瑞勿斯酒借展销会契机,走进长三角多地商超,从前本地小有名气的佳酿,如今成了宴席、礼品常客。今年,沐园春农场的阳光玫瑰因市场行情低迷滞销,负责人葛峰一筹莫展时,县供销合作社通过“如意东方”平台,快速对接邻距离供销超市,次日清晨新采的阳光玫瑰便上架,500公斤很快售罄,后续还借“苏超”流量在观赛第二现场推介,为农场解了燃眉之急。

如今,“如意东方”走进长三角多座城市,入驻江苏省农展中心、高速服务区等,还先后入围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榜单、入选“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名单,并成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品牌建设典型案例。这张如东名片,越擦越亮。

共绘“蓝图” 未来更可期

“今年我们瑞勿斯计划结合品牌升级,推出更具如东文化特色的礼盒装,让酒水不只是饮品,更是传递本土文化的载体。”徐新红兴奋地说道。大同村党总支书记冯金辉盘算借品牌热度推“梨+其他农产”组合礼盒,进一步提升收益;宏霞农场张宏霞期待在品牌指导下优化大米包装,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这正是品牌接下来的重点:让产品既有“好味道”,又有“高颜值”“好故事”。

“根据规划,今年‘如意东方’将推动60%以上授权产品完成包装升级,设计推出更具如东特色文化元素的礼包、礼盒,让每份产品都成为‘行走的如东名片’。”赵华表示,同时针对银发群体需求,精选软质酱菜、即食面点、易煮杂粮等产品入库,让好味覆盖更多人。对于沐园春这类农场,还将积极探索“采摘+直播”新模式,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宣传新动作同样值得期待。赵华介绍,本地媒体正在拍12期专题纪录片,已播的6期里,琳丰酱菜古法酿造工艺、万顺源面点制作故事圈粉无数。接下来,还将继续用镜头讲述“从土地到餐桌”“从粮谷到佳酿”的安心承诺。抖音、视频号“爆款计划”已提上日程,计划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让更多如东好味走进千家万户。

更让人期待的是市场版图拓展。今年“如意东方”将继续带领企业和农户“走出去”,在上海、南京等地供销集市上,不仅展示产品,还将借助“苏超”“通超”流量与大型商超合作,让如东农产品稳稳走进更多城市的超市货架、机关食堂、学校餐厅等。

从田间地头到消费市场,从本土小厂到知名品牌,从农户零散售卖到抱团闯市场,“如意东方”正以蓬勃生命力带动如东农产“蝶变”。未来,随着更多好品加入、更多渠道打通,这张承载如东匠心与希望的品牌名片,必将让更多人爱上“如东味道”,也让更多如东企业和农户乘品牌东风,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如东好味凭“食”力“出圈”
来源:如东县 发布时间:2025-10-14 字体:[ ]

田埂间,宏霞家庭农场的稻穗随风摇曳;酱缸里,琳丰酱菜酝酿着时光的醇香;蒸笼边,万顺源的文蛤包飘出诱人香气;酒坊中,瑞勿斯佳酿浸润着江海风味……如东,这片兼具江海风情与田园风光的土地,孕育了无数优质农产。

而“如意东方”区域公用品牌的出现,恰似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如东农产品走向广阔市场的大门,让琳丰酱菜、万顺源、瑞勿斯,及大同村果园、沐园春农场、宏霞农场等本土企业与农户,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变成消费者餐桌上的“香饽饽”。

严选“好品” 抱团闯市场

“以前做酒靠老客户口口相传,想把规模做大,心里总缺了点儿‘底气’。”南通瑞勿斯酒业负责人徐新红回忆品牌初创困境时,话语里满是感慨。彼时如东,像瑞勿斯这样的优质农企不在少数:万顺源的文蛤包鲜掉眉毛,琳丰酱菜凭独特工艺攒下口碑,却因缺品牌助力难拓销路。农户们也有同样烦恼:大同村1900余亩果园的翠冠梨、丰水梨,宏霞家庭农场600亩稻田的稻米,虽品质上乘,却因“单打独斗”面临“名气小、渠道窄、溢价难”的问题。

2021年,如东县委、县政府瞄准这一痛点,出台《关于推进“如意东方”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促进农民增收共富的实施意见》,由县供销合作社和东和集团牵头打造“如意东方”,决心将“散兵游勇”拧成“拳头”。为选出能代表如东水准的好产品,品牌团队出台《“如意东方”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制定近乎“苛刻”的筛选标准。“我们从原材料来源、加工工艺、质量安全、市场反馈等方面筛选评比,最终通过公示确定授权企业和产品,每一项都要经‘企业申报—镇区推荐—部门预审—专家评审’层层考验,公示无异议后才能‘持证上岗’。”县供销合作社副主任赵华介绍道。

如今,经过八轮严格筛选,103家优质企业、183余种特色产品跻身“如意东方”授权目录。走进品牌展厅,琳丰酱菜的玻璃瓶印着雅致江海图案,万顺源的包子礼盒透着烟火气,瑞勿斯的酒瓶融入本土文化元素更添辨识度;大同村的翠冠梨箱、沐园春的阳光玫瑰礼盒、宏霞农场的大米袋上,都印着醒目“如意东方”标识——这些曾“各美其美”的产品,如今带着统一品牌名片,以“集团军”姿态亮相市场,底气十足。

巧搭“桥梁” 好味出如东

当如东的蘘荷、文蛤、紫菜等特产亮相央视七套、十七套的黄金时段,不少如东人难掩自豪。这是“如意东方”品牌宣传的缩影。为让更多人知晓如东好味,品牌团队“十八般武艺齐上阵”,既帮企业拓销路,也为农户解燃眉之急。

线上直播间里,主播手持万顺源的文蛤包,边展示饱满内馅边讲“从滩涂文蛤到餐桌包子”的鲜美故事。“随着‘如意东方’加持,我们现在已积累了100多个固定顾客,包子日产提升至5000个左右,满负荷运作时可达1万个。”南通万顺源食品负责人周慎国开心地说。宏霞农场的大米借直播东风,在2024南通“银发大集”特卖会上,20吨大米当日售罄。截至2024年底,仅线上渠道,“如意东方”授权产品销售额就占总业绩“半壁江山”,3.5亿元销售总额里,藏着无数消费者的认可。

线下推广同样如火如荼,更成为不少经营主体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2022年,“如意东方”带琳丰酱菜首登上海农产品展销会,其特色萝卜酱菜获罗森青睐,拿下4万“救命订单”,助濒临倒闭的琳丰扭亏为盈;瑞勿斯酒借展销会契机,走进长三角多地商超,从前本地小有名气的佳酿,如今成了宴席、礼品常客。今年,沐园春农场的阳光玫瑰因市场行情低迷滞销,负责人葛峰一筹莫展时,县供销合作社通过“如意东方”平台,快速对接邻距离供销超市,次日清晨新采的阳光玫瑰便上架,500公斤很快售罄,后续还借“苏超”流量在观赛第二现场推介,为农场解了燃眉之急。

如今,“如意东方”走进长三角多座城市,入驻江苏省农展中心、高速服务区等,还先后入围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榜单、入选“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名单,并成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品牌建设典型案例。这张如东名片,越擦越亮。

共绘“蓝图” 未来更可期

“今年我们瑞勿斯计划结合品牌升级,推出更具如东文化特色的礼盒装,让酒水不只是饮品,更是传递本土文化的载体。”徐新红兴奋地说道。大同村党总支书记冯金辉盘算借品牌热度推“梨+其他农产”组合礼盒,进一步提升收益;宏霞农场张宏霞期待在品牌指导下优化大米包装,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这正是品牌接下来的重点:让产品既有“好味道”,又有“高颜值”“好故事”。

“根据规划,今年‘如意东方’将推动60%以上授权产品完成包装升级,设计推出更具如东特色文化元素的礼包、礼盒,让每份产品都成为‘行走的如东名片’。”赵华表示,同时针对银发群体需求,精选软质酱菜、即食面点、易煮杂粮等产品入库,让好味覆盖更多人。对于沐园春这类农场,还将积极探索“采摘+直播”新模式,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宣传新动作同样值得期待。赵华介绍,本地媒体正在拍12期专题纪录片,已播的6期里,琳丰酱菜古法酿造工艺、万顺源面点制作故事圈粉无数。接下来,还将继续用镜头讲述“从土地到餐桌”“从粮谷到佳酿”的安心承诺。抖音、视频号“爆款计划”已提上日程,计划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让更多如东好味走进千家万户。

更让人期待的是市场版图拓展。今年“如意东方”将继续带领企业和农户“走出去”,在上海、南京等地供销集市上,不仅展示产品,还将借助“苏超”“通超”流量与大型商超合作,让如东农产品稳稳走进更多城市的超市货架、机关食堂、学校餐厅等。

从田间地头到消费市场,从本土小厂到知名品牌,从农户零散售卖到抱团闯市场,“如意东方”正以蓬勃生命力带动如东农产“蝶变”。未来,随着更多好品加入、更多渠道打通,这张承载如东匠心与希望的品牌名片,必将让更多人爱上“如东味道”,也让更多如东企业和农户乘品牌东风,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