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秋时节,位于长江入海口北侧的启东市农村,沃野千里,水网交织,除却稻花香飘,更有区别于国内其他农业产区的另一番景象——启东市因地制宜、创新推出的以“四青作物”、露地蔬菜、海淡水蟹虾和“翻新”本土大宗作物为主体的特色农产品迎来丰收。“2025年,全市农业特色产业总产出预期达23亿元,有望首次超过除海洋捕捞业外的传统农业产值。” 启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沈波欣喜展望。
看沿江沿海 虾蟹满塘,“水经济”活力迸发
敏锐发现并充分利用启东市沿江、沿海内陆淡水水域“微咸度”独特资源,启东全市成功地将2.9万亩低洼农田转变为如今国内最负盛名的大闸蟹一龄蟹种(扣蟹)繁育基地。2024年深秋~2025年初春扣蟹产销季,总销量高达1500多万斤。
国庆刚过,国家级蟹种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寅阳镇龙泰蟹苗养殖专业合作社又迎来入秋后的首批安徽客户。之前,该合作社已顺利通过空运方式向新疆、青海、云南等边远客商,交付了超过5万斤的优质蟹种。同时,随着蟹塘一成左右“老头蟹”(性早熟小蟹)的出塘,徐辉、刘洪两大户又将开展提取名贵蟹黄加工业务,促使当地扣蟹蟹塘在亩产出1万元左右基础上,再净增1000多元。
视线沿长江口海堤向北再偏西北,延伸至与海门交界处,全市3.1万亩海水滩涂同样是名声在外的“宝藏地带”。基于长江口沿海人无我有的“阴阳水(海水咸度因季节变化等因素而变化)”自然条件,能人们历经多年尝试,最终找到了最适宜在“阴阳水”生长的锯齿青蟹、三疣梭子蟹和脊尾白虾三个名贵蟹、虾品种,且成功实施了海水蟹、虾混养模式,由此将我市沿海大片滩涂荒塘,改造成国内海水养殖业界公认的优质高端蟹虾养殖基地。
前不久的国庆、中秋双节消费旺季,正值我市沿海青蟹与梭子蟹肥美上市之时,单只重量在4两以上的商品蟹,出塘单价每斤轻松突破70元,全市沿海岸线数以百计养殖大户再次赚得盆满钵满。启东市农业农村局渔业科长杨有德介绍,口口海水塘,只只聚宝盆,养殖户前脚销售名贵青蟹、梭子蟹,后脚开始畅销美味脊尾白虾,前者亩产70斤左右,后者400斤上下,池塘亩均产出突破1.3万元。
看阡陌农田 时蔬飘香,“土特产”畅销八方
得益于启东市入秋后温暖少寒的天气以及宜人气候,全市低海拔广袤农田成为发展秋冬及越冬露地蔬菜的一方绝佳宝地。30多万亩各式露地蔬菜无疑是启东市秋收中的主角之一。
晚秋初冬时节,启东全市各式露地豌豆、菠菜、荠菜、青菜、花菜、甘蓝、大白菜等时令鲜蔬恣意生长。在启东市唯一的“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基地当家人朱成鑫表示,秋冬时节,长江口显著的昼夜温湿差有利于露地蔬菜体内干物质和糖分的积累,使得其口感更加鲜嫩爽脆,营养更为丰富。而随着气温走低,蔬菜生长期延长,病虫害减少,又确保蔬菜更具绿色、安全与高品质特性。朱成鑫比画,3年来,专供上海市场的近4000亩启东基地产品中,数秋冬露地蔬菜最受“阿拉”喜爱,销量占基地全年产量的六成。入秋以来,日销花菜、白菜、甘蓝等大宗鲜嫩蔬菜始终保持在5万斤以上。
这片土地上看似与周边区域并无二致的特定气候,让来自山东的秋葵老板尹荣平感慨万千。早些年,他曾在福建厦门市郊区规模种植秋葵,一年仅有两个月的采收季,而今年初到了启东,新开辟的570亩秋葵基地,采摘期竟然一下延长到了4个月,质量更优、口感更佳的同时,亩产翻番达到5500多斤。
中秋过后,启东市大大小小三四百个蔬菜基地几乎全部进入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收获季。“入冬后,这些打着‘启东’地域标签的优质蔬菜将更加吃香。”启东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施永军有感而发,“今年秋后,国内部分蔬菜主产区因高温减产,而本土菜农得益于特定的湿润季风、昼夜湿差及农田水网,仍普遍大面积丰收,不少田块单季亩产出效益创纪录达3000多元。”
看传统作物 错季巧种,“老产业”焕发生机
国庆过后,长江流域传统青毛豆落市,北新镇春笋家庭农场的250亩农田里,却依然呈现全市少有的晚熟青毛豆采摘盛景。“满田心”忙碌的帮工乡亲与“满田心”饱满翠绿的青毛豆荚相映成趣,从城里直接开来的收购卡车就停靠在田埂边,尽管收购单价比15天前翻了一番达2元多,但商贩们依然只愁货源不够充足。
此神奇转变,源于能人们对本土特定温湿气候的巧妙运用。他们大胆打破青毛豆六月播种、九月采收“老黄历”,通过品种改良与技术革新,将生产周期拓展至春、夏、秋多个时节,迎合市场销售空窗期,实现毛豆身价“翻跟斗”。历经多年推广与实践,今年全市“错季(时)”毛豆种植面积已迅猛拓展至4万多亩,其中南阳镇产销大户胡建东独户推广的早熟毛豆就达8000多亩。仅此一项,全市豆农净收入增加至少4000多万元。
无独有偶,受特定地域、气候条件启发,南阳镇能人赵耀光探索并成功规模化种植了双季高粱,今年面积扩大到1300亩,国庆前完成收割500亩,单产达到820斤;近海镇近农、黄海等村农户由夏豌豆拓展至秋豌豆,收成大增;北新镇万安村农户,巧妙地将传统夏收白扁豆调整为秋收,产量大增,产业逆袭;吕四港镇吕复村农户规模引种晚秋小辣椒抱上了“金娃娃”……
资源禀赋,赋能传统大宗作物焕发全新生机。据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25年,启东全市各地“翻新”“出新”传统作物大放异彩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仅体现于以青收毛豆、豌豆、蚕豆、玉米为主体的大宗“四青作物”,单季播种面积就累计超过40万亩,新增净收益达到2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