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南通市海门区2025年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即将启动招标,计划对20公里道路的安全设施进行提升,重点聚焦事故多发路口、沿河路段和桥梁防撞等关键区域,进一步筑牢群众出行安全屏障。
自2015年启动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以来,海门区十年间持续推进道路安全体系建设,累计实施安防工程1840公里,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域、精细高效的公路安全防护网络。
分阶段推进
从“全域覆盖”到“精细提升”
海门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分两个阶段推进:2015年至2020年,以“全域覆盖”为目标,完成1290公里县、乡、村道路“兜底式”治理,基本实现“应防尽防”;2021年起进入“精细化提升”阶段,对550公里重点路段实施“微整形”,推动安全体系长效化、系统化。
创新“四维防护”
推动动态清零
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海门积极探索“四维防护”治理新模式:组织多部门专家团队深入乡村“把脉问诊”;实行动态排查、即查即治,三年处置隐患3831处;对事故多发路段实行“一段一策”包干治理,严格落实“五必上”“三个一”措施;积极引入雷达预警、智慧哨兵等新技术,推动安全防护从“人防”向“技防”升级。
数字见证成效
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十年来,海门新建波形梁护栏322公里,77处重点路口安装146套“哨兵系统”,桥下空间全部加装隔离栅,桥上护栏统一升级为高防撞等级。2021年以来,全区亡人道路交通事故稳中有降,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海门先后创成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连续两年获评省级“平安放心路”,平中路更成为省级样板路。
一条条安全畅通的农村公路,不仅是交通出行的保障,更是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海门以十年坚守与创新织就了农村公路“安全网”,也为百姓平安出行写下了温暖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