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上午9时,北京天安门广场,阅兵仪式盛大启幕,山河同庆,旌旗猎猎。“筑梦九天,问鼎苍穹”,此次阅兵中,军事航天部队首次以战略兵种名义亮相,这支承载着中国航天军事力量的精锐之师,向世界展现了我国捍卫和平、探索星辰的硬核实力。而在这支备受瞩目的队伍里,也有海安人的身影——两位海安籍人民子弟兵,身着戎装、昂首挺胸,以最挺拔的姿态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成为阅兵场上闪耀的“海安骄傲”。
景冬阳,2003年12月出生于海安胡集街道北景庄村。自记事起,“绿色军营”就成了他心里挥之不去的执念,父亲景遐旺总说:“这孩子,从小就盼着能穿上军装。”
二十载岁月流转,从懵懂孩童到大学毕业生,那份对军营的向往从未褪色,反而愈发坚定。2024年,刚毕业的景冬阳悄悄完成了一场“圆梦行动”——瞒着身边所有人,默默在网上填报了参军报名信息,给藏了20年的“军营梦”,郑重盖上了“实现”的印章。
“知道他从小就崇拜军人,喜欢看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但没想到他自己去报名了,甚至都没有给我们‘透个风’。”提及儿子的“先斩后奏”,父亲景遐旺语气里带着几分埋怨,但嘴角却藏不住笑意。
这份意外过后,是全家人无条件的支持:“既然他这么坚定要走这条路,我们做父母的,肯定全力支持。”
踏入军营,景冬阳跟家人之间变成了“单向联系”——平日里家人很难联系上他,只有周末他得空时,家人才会满心期待地等来那通短暂的电话。“每次通话就半小时,他说得最多的就是‘挺好的’,可部队训练的苦,我们心里都清楚。”景遐旺的话语里满是心疼,却又难掩自豪,“作为父母,我们既揪心又骄傲。”
今年3月,景冬阳来电告诉家人“自己有个任务”,但具体内容只字未提,甚至连要去哪里、做什么都没说,只是原先就不多的联系,变得更少了。
6月下旬,当景遐旺在新闻上看到9月3日将举行阅兵式的消息时,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悄然升起:“孩子会不会在参加阅兵训练?”想到这里,他的内心既期待又担忧,期待着能在电视上看到儿子的身影,又担心阅兵训练的高强度会让孩子吃苦。
终于,7月的一通电话让景遐旺悬着的心落了地:经过层层严格选拔,景冬阳成功入选了军事航天部队方队,将在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3日上午,北景庄村党群服务中心热闹非凡,景冬阳的家人、邻居、亲朋好友专程赶来观看阅兵仪式,在外工作的景遐旺也同步观看着直播,军事航天部队方队走过镜头前,所有人一同见证着“景家娃儿的光荣时刻”。
热闹和激动过后,留在景遐旺心里的是久久难以平复的欣慰和感动。央视军事、央视新闻、新华社……景遐旺“眼尖”地从各大公众号的视频和图片里截取孩子的画面,“为他感到骄傲,也为他感到高兴,这么多年,终于圆梦了,希望他日后继续努力,不辜负自己的梦想!”
同一年入伍,同样在军事航天部队受检阅的还有来自南莫镇黄陈村的陈果。陈果,2024年3月入伍,现为军事航天部队战士。
今年2月底,陈果告诉家人“部队给我安排了任务,去陕西渭南出差”。出于军人天生的保密意识,他没有透露任何细节。陈果的父亲陈小中表示,“我一直以为就是普通的出差任务,前段时间才知道,原来他早在5月就进入了阅兵村。”
得知孩子即将参加阅兵仪式,陈小中翻看了许多训练视频,“视频里的士兵们每天训练超十个小时,又是最热的夏天,我想跟陈果的训练应该差不多,想想我就心疼他。”为数不多的电话联系里,陈小中问过陈果“苦不苦”,陈果坦诚地说:“苦是真的苦,我们这儿每个人都受过伤,上点药继续练,这就是常态。”陈小中知道,陈果从小就是不服输的性子,这样的环境里,更不会退缩,“爸,你放心,我不怕苦,我能坚持。”
陈果曾经告诉父亲,比起闷热,暴雨才更让人难耐:下雨前的片刻是舒服的,闷热的天气像是撕开一道口子,让风裹着凉意透进来,但没凉快几分钟,就开始哗哗地下暴雨,眼睛睁不开,浑身都湿透了,雨水混着汗水,黏黏腻腻地粘在身上,“特别难受,但训练不能停,穿着军装,站上阅兵场,我不能给这身衣服丢人。”
3日上午,军事航天部队方队迈着整齐有力、英姿飒爽的步伐,意气风发地通过天安门广场。陈小中怀揣着紧张与期待,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一眨不眨。就在方队映入眼帘的瞬间,他一眼就精准地认出了自己的儿子,激动得声音都微微颤抖:“这是我儿子,我截了图!”
南莫镇黄陈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室内,众多村民跟陈小中一起见证了陈果的荣耀时刻。陈小中难掩激动,“作为家长,我心里特别骄傲,能被选中参加这次阅兵,是他一辈子的荣光,也是我们全家的荣耀。”
天安门广场上的掌声会渐渐消散,但属于他们的荣光已被永远定格。今天过后,他们就要返回部队。不同的是,经过阅兵场的淬火,追逐梦想的决心会更坚定,肩上的责任也会更加清晰。
我们相信,也期待着,他们以青春之名,在绿色军营,绽放出更美丽的模样,作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