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如东县为失能人员撑起“爱的天空”
来源:如东县 发布时间:2020-12-16 字体:[ ]

如东县长期照护保险政策受疫情影响,全面实施仅7个月,共受理失能待遇申请2550多人,1979人通过了失能评定并享受待遇。享受失能照护待遇人员已实现全县村居全覆盖,其中,农村参保人1655人,占比达到86.63%。依托职工和城乡居民相统一的政策框架,如东县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不仅惠及城镇人口,更覆盖到县域广大农村地区的参保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这些看得到的福利,正逐步让失能人员走出生活照料的困境。

待遇受理“乡村行”

“这样‘面对面’的材料受理,不仅节约了我们去窗口申请的时间,还可以及时补充缺少的材料,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县医保局联合县长期照护保险二中心在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苴镇街道)举行“乡村行”活动,现场受理失能待遇申请,家住江庄村11组的失能人员家属丁飞对此赞不绝口。

现场受理之外,县长期照护保险二中心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保险政策、申请流程以及待遇享受等内容,定点辅助器具服务公司对家庭照护床、多功能轮椅等辅助器具进行展示和讲解,定点居家服务公司还通过情景剧,生动形象地演绎了长期照护保险实施后给失能家庭带去的便利和福音,活动吸引了不少周边失能人员家属参加,帮助他们对长期照护保险形成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今年以来,如东县在位置偏远、失能群众申请需求较为集中的乡镇开展待遇申请受理“乡村行”活动,向失能人员家庭、居民医疗保险相关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宣传长期照护保险政策待遇,并现场进行材料申请指导和待遇受理等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上保险。目前,医保待遇受理“乡村行”活动已举办16场次,覆盖全县一半以上的镇区和部分村居,让每个符合条件的失能人员能够及时享受到政策的关怀和温暖,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经办服务“跑一次”

马塘镇七里镇村的24岁女孩孙云云患有先天性脑瘫,出生后,父亲意外身亡、母亲抛子离家、奶奶自然身故,如今只留下耄耋之年的爷爷和她相依为命。经过失能评定,9月17日,孙云云获得了享受长期照护保险待遇的资格。隔天,南通璞缘养老管理有限公司如东分公司负责人孙思琦上门签约:“一旦通过评定,我们就立即上门,早一天签约,失能人员就能早一天享受到这项惠民政策。”当天,她还给孙云云的爷爷介绍了可供选择的护理套餐和适配辅具,接下来,公司的居家护理员将每周上门两次,提供标准化的照护服务。

孙云云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失能人员行动不便,农村地区又地处偏远,家属来回奔波非常困难、风险较大。除了上门签约,在前期的失能待遇评定环节,如东县采取即时评定、上门评定的模式,组织失能评定专家逐一入户采集信息,进行衡量、评估,为申请人做好失能等级评定。

为了让家属少跑路,如东县还以照护服务中心建设为基础,设立集中展示区。在这里,参保人及家属既能直观体验居家照护、辅助器具服务,又能直接在受理柜面现场办理申请事项。全品类服务项目的体验式经办、照护服务与管理的一体化模式,让长期照护保险政策宣传和经办服务更便捷、更可感知。

从待遇受理、失能评定,到上门签约、照护服务,全程只需“跑一次”,这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失能人员家庭带来了福音。

城乡布局“一体化”

针对农村家庭养老看护能力不强、城镇养老机构供给不足等问题,去年10月,《如东县长期照护保险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出台。“长期照护保险不仅需要在城市试点,我们看到在广大农村地区,失能老年人的经济基础、家属的照护能力都更为薄弱,他们也更需要这项保障。”县医保局局长陈宏兵说,秉持着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布局的理念,如东县将全县近90万职工、居民医保参保人全部纳入长期照护保险保障范围,为城乡失能人群提供统一标准的资金和服务保障。

经办服务过程中,针对农村地区失能人口占比高、居住分散;失能申请人行动困难,监护家属出行受限;家属对政策不了解、不信任等问题,如东县通过“乡村行”活动、“送上门”经办、“家门口”服务等创新举措精准施策、主动服务。针对服务市场不成熟,服务机构少且离家远、社交环境陌生等难题,充分吸纳全国知名的居家照护服务公司,挖掘乡镇医院、养老院等群众距离最近、最熟悉、最方便的照护机构潜力,遴选出16家居家照护服务公司、1家护理院、4家养老院、1家医院、2家辅助器具公司,纳入如东县长期照护保险定点管理,服务触角延伸至全县14个镇区,246 个村居,67万农村参保人。

一年来,长期照护保险政策已经在如东县农村地区实现全覆盖。这一政策在县域农村的实施,将长期照护保险的政策温暖传递到农村百万群众的心坎上,完善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进步。

如东县为失能人员撑起“爱的天空”
来源:如东县 发布时间:2020-12-16 字体:[ ]

如东县长期照护保险政策受疫情影响,全面实施仅7个月,共受理失能待遇申请2550多人,1979人通过了失能评定并享受待遇。享受失能照护待遇人员已实现全县村居全覆盖,其中,农村参保人1655人,占比达到86.63%。依托职工和城乡居民相统一的政策框架,如东县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不仅惠及城镇人口,更覆盖到县域广大农村地区的参保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这些看得到的福利,正逐步让失能人员走出生活照料的困境。

待遇受理“乡村行”

“这样‘面对面’的材料受理,不仅节约了我们去窗口申请的时间,还可以及时补充缺少的材料,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县医保局联合县长期照护保险二中心在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苴镇街道)举行“乡村行”活动,现场受理失能待遇申请,家住江庄村11组的失能人员家属丁飞对此赞不绝口。

现场受理之外,县长期照护保险二中心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保险政策、申请流程以及待遇享受等内容,定点辅助器具服务公司对家庭照护床、多功能轮椅等辅助器具进行展示和讲解,定点居家服务公司还通过情景剧,生动形象地演绎了长期照护保险实施后给失能家庭带去的便利和福音,活动吸引了不少周边失能人员家属参加,帮助他们对长期照护保险形成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今年以来,如东县在位置偏远、失能群众申请需求较为集中的乡镇开展待遇申请受理“乡村行”活动,向失能人员家庭、居民医疗保险相关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宣传长期照护保险政策待遇,并现场进行材料申请指导和待遇受理等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上保险。目前,医保待遇受理“乡村行”活动已举办16场次,覆盖全县一半以上的镇区和部分村居,让每个符合条件的失能人员能够及时享受到政策的关怀和温暖,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经办服务“跑一次”

马塘镇七里镇村的24岁女孩孙云云患有先天性脑瘫,出生后,父亲意外身亡、母亲抛子离家、奶奶自然身故,如今只留下耄耋之年的爷爷和她相依为命。经过失能评定,9月17日,孙云云获得了享受长期照护保险待遇的资格。隔天,南通璞缘养老管理有限公司如东分公司负责人孙思琦上门签约:“一旦通过评定,我们就立即上门,早一天签约,失能人员就能早一天享受到这项惠民政策。”当天,她还给孙云云的爷爷介绍了可供选择的护理套餐和适配辅具,接下来,公司的居家护理员将每周上门两次,提供标准化的照护服务。

孙云云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失能人员行动不便,农村地区又地处偏远,家属来回奔波非常困难、风险较大。除了上门签约,在前期的失能待遇评定环节,如东县采取即时评定、上门评定的模式,组织失能评定专家逐一入户采集信息,进行衡量、评估,为申请人做好失能等级评定。

为了让家属少跑路,如东县还以照护服务中心建设为基础,设立集中展示区。在这里,参保人及家属既能直观体验居家照护、辅助器具服务,又能直接在受理柜面现场办理申请事项。全品类服务项目的体验式经办、照护服务与管理的一体化模式,让长期照护保险政策宣传和经办服务更便捷、更可感知。

从待遇受理、失能评定,到上门签约、照护服务,全程只需“跑一次”,这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失能人员家庭带来了福音。

城乡布局“一体化”

针对农村家庭养老看护能力不强、城镇养老机构供给不足等问题,去年10月,《如东县长期照护保险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出台。“长期照护保险不仅需要在城市试点,我们看到在广大农村地区,失能老年人的经济基础、家属的照护能力都更为薄弱,他们也更需要这项保障。”县医保局局长陈宏兵说,秉持着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布局的理念,如东县将全县近90万职工、居民医保参保人全部纳入长期照护保险保障范围,为城乡失能人群提供统一标准的资金和服务保障。

经办服务过程中,针对农村地区失能人口占比高、居住分散;失能申请人行动困难,监护家属出行受限;家属对政策不了解、不信任等问题,如东县通过“乡村行”活动、“送上门”经办、“家门口”服务等创新举措精准施策、主动服务。针对服务市场不成熟,服务机构少且离家远、社交环境陌生等难题,充分吸纳全国知名的居家照护服务公司,挖掘乡镇医院、养老院等群众距离最近、最熟悉、最方便的照护机构潜力,遴选出16家居家照护服务公司、1家护理院、4家养老院、1家医院、2家辅助器具公司,纳入如东县长期照护保险定点管理,服务触角延伸至全县14个镇区,246 个村居,67万农村参保人。

一年来,长期照护保险政策已经在如东县农村地区实现全覆盖。这一政策在县域农村的实施,将长期照护保险的政策温暖传递到农村百万群众的心坎上,完善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进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