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10年461件公益诉讼案件——
“检察蓝”守护民生幸福
来源:海门区 发布时间:2025-10-14 字体:[ ]

十年前,公益诉讼检察制度全面推行,海门区检察院坚守“公益诉讼为民”初心,以法治担当深耕生态环境、食品药品、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民生领域,十年来累计办理各类公益诉讼案件461件,10起案件获评市级以上典型案例,用“检察蓝”守护江海大地“生态美、食品安、百姓乐、文脉兴”的民生幸福。

“海门区检察院与海门区生态环境局共同办理了该案,目前,赔偿义务人共清运固废约760吨,并以‘补植复绿’的方式履行赔偿责任。”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胡俊介绍,2023年12月起,南通某土石方工程公司负责人指使货车驾驶员将工业固体废物直接倾倒于路边沟塘中。检测结果显示,水体氨氮数值已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劣V类标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案发后,海门区检察院与海门区生态环境局共同办理该案,促使赔偿义务人履行赔偿责任,实现环境损害修复与警示教育双重效果。

十年来,海门区检察院将生态保护作为公益诉讼核心议题,创新开展公益诉讼“六长出题”工作,充分运用“诉前磋商+检察建议+提起诉讼”全链条履职模式,形成三级联动的生态安全保护网络。区检察院立案办理生态环境领域案件256件,督促清理固体废物5万余吨,推动建成3处总面积近15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基地,以司法力量筑牢江海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海门区检察院还针对电动自行车充电、换电柜等高频安全风险点,通过实地排查、问题梳理,督促主管部门形成“动态排查+督促整改+成效跟踪”闭环治理模式,推动完成35处充电设施规范化改造,排除43项用电用火消防安全隐患。针对盲道破损、无障碍通道堵塞、公共设施适老化不足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主管部门完成500余处盲道修复与清理工作,让特殊群体共享发展成果。同时,还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建立“检察+文旅+古镇”协作机制,与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协同制定修缮方案,推动4处张謇遗存修缮,让历史文化遗存在法治护航下焕发新生机。

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海门区检察院聚焦“菜篮子”“餐桌子”,深化与市监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协同,建立信息共享、线索互通、联合研判机制。十年间,立案办理食品领域公益诉讼案件42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8件,获判支持赔偿金及追缴违法所得120余万元。

10年461件公益诉讼案件——
“检察蓝”守护民生幸福
来源:海门区 发布时间:2025-10-14 字体:[ ]

十年前,公益诉讼检察制度全面推行,海门区检察院坚守“公益诉讼为民”初心,以法治担当深耕生态环境、食品药品、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民生领域,十年来累计办理各类公益诉讼案件461件,10起案件获评市级以上典型案例,用“检察蓝”守护江海大地“生态美、食品安、百姓乐、文脉兴”的民生幸福。

“海门区检察院与海门区生态环境局共同办理了该案,目前,赔偿义务人共清运固废约760吨,并以‘补植复绿’的方式履行赔偿责任。”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胡俊介绍,2023年12月起,南通某土石方工程公司负责人指使货车驾驶员将工业固体废物直接倾倒于路边沟塘中。检测结果显示,水体氨氮数值已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劣V类标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案发后,海门区检察院与海门区生态环境局共同办理该案,促使赔偿义务人履行赔偿责任,实现环境损害修复与警示教育双重效果。

十年来,海门区检察院将生态保护作为公益诉讼核心议题,创新开展公益诉讼“六长出题”工作,充分运用“诉前磋商+检察建议+提起诉讼”全链条履职模式,形成三级联动的生态安全保护网络。区检察院立案办理生态环境领域案件256件,督促清理固体废物5万余吨,推动建成3处总面积近15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基地,以司法力量筑牢江海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海门区检察院还针对电动自行车充电、换电柜等高频安全风险点,通过实地排查、问题梳理,督促主管部门形成“动态排查+督促整改+成效跟踪”闭环治理模式,推动完成35处充电设施规范化改造,排除43项用电用火消防安全隐患。针对盲道破损、无障碍通道堵塞、公共设施适老化不足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主管部门完成500余处盲道修复与清理工作,让特殊群体共享发展成果。同时,还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建立“检察+文旅+古镇”协作机制,与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协同制定修缮方案,推动4处张謇遗存修缮,让历史文化遗存在法治护航下焕发新生机。

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海门区检察院聚焦“菜篮子”“餐桌子”,深化与市监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协同,建立信息共享、线索互通、联合研判机制。十年间,立案办理食品领域公益诉讼案件42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8件,获判支持赔偿金及追缴违法所得120余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