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几天,在位于海工船舶工业园的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码头,一艘为意大利船东建造的8200立方米LNG加注船首制船(S1058)已顺利下水,为交付做最终准备工作。
不同于通常平衡于地面的LNG液罐吊装作业,该船首次创新在有一定斜度的船台上完成液罐吊装作业。“此类尝试在全球尚属首例。”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鲁兵介绍,该船在船型设计、动力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改进与技术革新,预计于9月底交付船东。
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世界中小型液化气船细分市场的领先者,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的专业解决方案,产品链覆盖LPG、LEG、LNG等各种液化气的全压式、半冷半压式运输船。目前已成功交付包括全球最大20000立方LNG运输加注船、全球首艘双燃料全压式5000立方LPG船在内的各类液化气船40余艘,全球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在中集太平洋海工东厂区,机器轰鸣、焊花四溅,一巨型液灌瞬间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首个国产高锰钢罐项目。相比传统的低温储罐9Ni钢和不锈钢材料,新材料的应用可有效节省30%的生产成本。”周鲁兵告诉记者,公司从2016年起着手研究高锰钢钢板、焊接材料的冷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先后攻克样罐大变形率的冷加工成型、焊接、水压试验、冷罐试验,掌握了高锰钢材料设计与建造的宝贵经验,将科研试验成果产业化。
此外,中集太平洋作为全球船用液货储存装备的市场领先者,专注于B型燃料舱的技术和建造研究,于2022年获得沪东船厂的首个B型舱订单。相较于传统的C型罐,B型舱容积利用率高、设计灵活,作为燃料舱可以适配船上多个位置。“在B型舱的基础上,公司目前同样可以承接各种类型的A型舱。”周鲁兵表示,目前公司各类在手订单达40多亿元,生产计划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已经排至2025年。
订单饱满的背后,是企业长久以来对创新的不懈追求。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均保持在3%左右。同时,企业与上海交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众多知名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关系,解决企业当下产品建造、改进等方面的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公司不是简单的制造工厂,我们致力于创新驱动,推动产业不断优化升级,让‘智造’之路越走越宽。”周鲁兵说,未来,中集太平洋将不断加大新船型研发力度,开拓以LNG船型为主的其他清洁能源船型,努力跻身国际一流海工企业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