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夏秋之交,如东天气依旧“热辣滚烫”。昨天上午,走进如东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区,但见一个个又大又好的产业项目施工正忙、建设正酣。就在两天前,这片占地约35平方公里的工业基地又迎来一位“新住户”——总投资6亿元的蓝德新材料离子液项目。
新材料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产业方向。近年来,洋口港牢牢把握新材料产业“一号产业”的定位,不断招大引强、培优育强,一批以合成纤维材料、高性能树脂材料、高效环保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企业相继在此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新材料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现。目前,该区新材料产业产值占到全如东的60%,年产值超过400亿元。
项目引领 积蓄动能
避开午间高温时段,工人、挖机、桩机、工程车陆续进场……这是18日刚刚奠基的蓝德新材料离子液项目现场,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离子液体生产基地。
“项目达产后,可年产29800吨离子液体及副产150吨氯化锂、100吨溴化锂。”浙江蓝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旭华介绍,该项目是蓝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洋口港的重要战略布局,建成后不仅能够赋能地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锂电池隔膜绿色智造,还能化身固态电池的安全内核,为地方新材料产业注入更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项目兴则产业兴,项目强则经济强。今年以来,洋口港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服务为本,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着力引进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加快实施补短板、延链条、增动能的优质项目,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截至目前,洋口港今年列入市重大项目的11个项目中,蓝德新材料离子液、嘉琪发高端聚苯乙烯、科森绿色聚酯新材料等8个项目已实现开工,七成为新材料项目。
总投资7.1亿美元的科森绿色聚酯新材料项目由土耳其科森集团投资建设,项目一期预计明年二季度投产,全面建成后可年产220万吨绿色聚酯新材料,实现应税销售21亿美元;总投资10.9亿元的嘉琪发高端聚苯乙烯项目预计9月试生产,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应税销售12亿元;总投资20亿元的德景源正极材料项目一期主体厂房已封顶,计划明年上半年竣工投产。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洋口港有较为良好的基础,更应该加快把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全县乃至全市多作贡献。”如东县政府党组成员、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梁介绍,目前,如东的两个百亿级新材料项目都已在洋口港投产运营,去年,该区新材料产业产值占到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八成。
龙头引领 聚链成群
它,细如发丝、轻如鸿毛,简简单单一根“丝”,强度却是钢丝的15倍,还耐腐蚀、抗紫外线——这就是与碳纤维、芳纶并称为三大高性能纤维,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在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区内,江苏九州星际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这种高性能纤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让“中国丝”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我们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造供应商,年产能超过2万吨,产销量占到全球的60%,被工信部列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公司董事长周新基介绍,企业也正是用这“一根丝”,为园区拉来了蓝德新材料离子液项目。
“过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产中使用的溶剂易挥发、难处理,蓝德开发的离子液体破解了这一难题,将使生产过程更加环保、高效。”周新基表示,蓝德新材料离子液项目建成投运后,将与九州星际实现原材料—生产线的“隔墙供应”,这种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衔接,不仅能大幅提升企业生产效率,还将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无独有偶。一期总投资超200亿元、占地约2000亩的江苏嘉通能源有限公司2019年落户洋口港,2023年全面建成,该公司主要生产PTA与涤纶长丝,其重要的海外客户之一——土耳其科森集团于去年7月循着它的脚步入驻洋口港,在此建设科森在中国的唯一生产基地,以便就近采购PTA原材料。据了解,科森项目将分五期打造聚酯材料生产“超级矩阵”,一期将建设两条年产20万吨的瓶级聚酯切片生产线,这也是国内首条采用液相增粘一步法工艺路线生产瓶级聚酯切片的生产线,投产后,每天将从嘉通隔墙采购约1000吨PTA原料。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政府通过精准招商,引入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借力龙头“引力”效应,以商引商,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链式耦合的新材料产业集群。目前,洋口港已形成了从丙烯腈到聚丙烯酰胺的水处理剂产业集群,从PX到聚酯的涤纶产业链,从环己酮到尼龙6的锦纶产业链。
创新引领 驱动未来
一团热熔胶既能“上天”也能“下地”,一根直径0.05毫米的细丝既耐磨又耐化学腐蚀,一种聚酰胺弹性体材料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撑,科技感十足的新材料也处处透露着创新的巨大变量。
在南通天洋光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EVA封装胶膜生产车间内,忙碌的工业机器人挥舞着“手臂”,拿料、取料、投料,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在它们的精准操作下,一颗颗原料粒子经过热熔、冷却、成型、收卷等工序后下卷,合格率达到100%。
天洋光伏胶膜项目投资方为热熔胶行业国内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上海天洋集团,该项目建成后,主要生产太阳能封装胶膜,这是太阳能光伏技术产业中的重要材料,起到粘接电池片与光伏玻璃、背板的重要作用,是影响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和发电功率的关键材料之一。
“当下,光伏行业市场竞争激烈,要生存,必须依靠创新。”公司负责人介绍,南通天洋基于上海天洋集团独立研究院,依托强大研究技术研发团队,持续对高性能太阳能封装胶膜进行升级迭代,现已获得相关发明专利20余项,多品类产品可满足国内外市场多样化需求。
作为如东新材料产业重点板块之一,洋口港落户的新材料项目中,投资方多为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新材料产业生态也在逐步构建。今年5月底,江苏省首批三家之一、全市唯一的洋口港化工中试基地正式开园,首批六个来自国内外“双一流”高校、研究院的化工类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获得入园“金钥匙”。据了解,该基地共建有8幢甲类厂房、3幢甲类仓库、1幢综合实验楼,重点聚焦纳米新材料、电子化学品、新能源材料、纤维新材料、功能膜材料等化工新材料方向,为有成果转化需求的科研团队解决中试环节“断链”问题。
“我们还在新城区建设了高标准科创孵化中心,可为初创团队提供前端研发、办公场所,争取五年左右建成综合类高能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周梁介绍,洋口港将始终坚持区域“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如来如愿、才来才兴”的创新创业生态,全力打造长三角新材料产业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