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家门口劲吹“就业春风” 人社实事托举民生幸福
来源:海安市 发布时间:2025-07-09 字体:[ ]

在海安街道新桥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驿站)内,工作人员王爱平手握电话,耐心细致地解答求职者的疑问。一旁的显示屏上实时更新着各类岗位需求信息,这些与海安市人社局实时联网的数据,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发布就业信息,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起“双向奔赴”的快速通道。

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饭碗”,一头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今年以来,海安市人社局锚定民生“坐标”,将“帮助2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新增公益性岗位并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0人”写入民生实事项目清单,一场精准帮扶就业困难群体的暖心行动全面展开。

47岁的王爱平对此深有感触。曾在房产公司担任文员的她,去年因公司项目结束而失业。这个年纪重新找工作困难重重,加上专业技能相对单一,她在求职路上举步维艰。那段日子,迷茫像一团化不开的浓雾,笼罩着她的生活。直到新桥社区的公益性岗位向她抛出橄榄枝,这份工作不仅为她照亮了职业道路,更点燃了她助人的热情。

如今,王爱平每天都精神饱满地坚守在就业服务站,热情地为前来求职的居民答疑解惑。“这份工作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重新点亮了我的生活。”王爱平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我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满腔热忱,帮助更多和我一样的失业人员,让他们也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梦想。”

在海安街道的老旧小区,如今总能看到许多忙碌而坚定的身影。他们或是穿梭在楼道间清理杂物,或是手持工具修剪绿化。这些劳动者中,不少都是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再就业的困难人员。海安街道党工委委员、人武部部长范建峰介绍:“今年我们设置了14个公益性岗位,覆盖社区便民服务、老旧小区管理、校园环境卫生维护等多个领域,分布在街道、社区、学校等不同单位,这些岗位既让就业困难群体端稳了‘饭碗’,也让辖区环境变得更加整洁有序,真正实现了惠民利民。”

这份亮眼的民生答卷背后,是市人社局“暖心就业360”服务的持续发力。在公益性岗位开发方面,市人社局化身“创新能手”,在养老护理、创业培训等原有岗位基础上,不断开辟收纳师、直播销售员等新领域。他们不仅是岗位的“提供者”,更是求职者的“助力者”——通过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帮助求职者提升就业能力;为失业人员提供“131”服务,即一次职业指导、一次培训推荐和三次岗位推介;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如同“就业管家”及时了解就业后的情况,确保每一位就业困难人员都能稳稳地“扎下根”。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20家,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1345名,安置35人到公益性岗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近七成,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我们要让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困难人员,都能真切感受到人社服务的温度!”海安市人社局就业处副主任邰明慧表示。下半年,海安市人社局将继续扩大“暖心就业360”服务覆盖面,通过就业援助、企业服务、岗位推介、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支持六项具体举措,不断拓宽就业“蓄水池”,提升就业“含金量”,让就业创业服务既有“民生温度”,更显“实干力度”。

家门口劲吹“就业春风” 人社实事托举民生幸福
来源:海安市 发布时间:2025-07-09 字体:[ ]

在海安街道新桥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驿站)内,工作人员王爱平手握电话,耐心细致地解答求职者的疑问。一旁的显示屏上实时更新着各类岗位需求信息,这些与海安市人社局实时联网的数据,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发布就业信息,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起“双向奔赴”的快速通道。

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饭碗”,一头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今年以来,海安市人社局锚定民生“坐标”,将“帮助2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新增公益性岗位并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0人”写入民生实事项目清单,一场精准帮扶就业困难群体的暖心行动全面展开。

47岁的王爱平对此深有感触。曾在房产公司担任文员的她,去年因公司项目结束而失业。这个年纪重新找工作困难重重,加上专业技能相对单一,她在求职路上举步维艰。那段日子,迷茫像一团化不开的浓雾,笼罩着她的生活。直到新桥社区的公益性岗位向她抛出橄榄枝,这份工作不仅为她照亮了职业道路,更点燃了她助人的热情。

如今,王爱平每天都精神饱满地坚守在就业服务站,热情地为前来求职的居民答疑解惑。“这份工作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重新点亮了我的生活。”王爱平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我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满腔热忱,帮助更多和我一样的失业人员,让他们也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梦想。”

在海安街道的老旧小区,如今总能看到许多忙碌而坚定的身影。他们或是穿梭在楼道间清理杂物,或是手持工具修剪绿化。这些劳动者中,不少都是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再就业的困难人员。海安街道党工委委员、人武部部长范建峰介绍:“今年我们设置了14个公益性岗位,覆盖社区便民服务、老旧小区管理、校园环境卫生维护等多个领域,分布在街道、社区、学校等不同单位,这些岗位既让就业困难群体端稳了‘饭碗’,也让辖区环境变得更加整洁有序,真正实现了惠民利民。”

这份亮眼的民生答卷背后,是市人社局“暖心就业360”服务的持续发力。在公益性岗位开发方面,市人社局化身“创新能手”,在养老护理、创业培训等原有岗位基础上,不断开辟收纳师、直播销售员等新领域。他们不仅是岗位的“提供者”,更是求职者的“助力者”——通过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帮助求职者提升就业能力;为失业人员提供“131”服务,即一次职业指导、一次培训推荐和三次岗位推介;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如同“就业管家”及时了解就业后的情况,确保每一位就业困难人员都能稳稳地“扎下根”。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20家,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1345名,安置35人到公益性岗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近七成,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我们要让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困难人员,都能真切感受到人社服务的温度!”海安市人社局就业处副主任邰明慧表示。下半年,海安市人社局将继续扩大“暖心就业360”服务覆盖面,通过就业援助、企业服务、岗位推介、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支持六项具体举措,不断拓宽就业“蓄水池”,提升就业“含金量”,让就业创业服务既有“民生温度”,更显“实干力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