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崇川区以“三度”工作法绘就民生图景,当好居民“解语花”
来源:崇川区 发布时间:2025-10-15 字体:[ ]

基层治理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让治理更有温度、服务更贴民心?多年来,和平桥街道始终聚焦居民急难愁盼,深耕“沟通有温度、服务有精度、共治有力度”的“三度”工作法,在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中不断破题,用实打实的举措打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成为懂民意、解民忧的社区“解语花”,让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

沟通有温度 架起党群“连心桥”

“黄阿姨,您之前念叨着想多参加社区活动,现在咱们网格党群阵地建起来了,活动从年轻人喜欢的插花到老年人需要的手机教学都有,您随时来选!”在和平桥街道颐和社区,这样温暖的对话时常发生。

社区党委联合妇联、关工委,充分激活河东老街网格党群阵地的服务效能,针对不同年龄层居民的需求,量身打造“妇女节插花沙龙”“老年人智能手机实用课堂”“一‘童’趣学垃圾分类”等特色文化活动,让各年龄段居民都能在社区找到归属感,极大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社区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融入日常服务,通过开展中医义诊、传统节气科普讲座、手工体验等活动,让传统文化在社区场景中落地生根。从春分的节气习俗讲解到冬至的包饺子暖心活动,从中医专家坐诊答疑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教学,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也让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一座充满温情的党群“连心桥”就此筑牢。

服务有精度 织密民生“保障网”

颐和社区辖区内老旧小区集中,老年居民占比高,这一群体也成为社区精准服务的重点对象。

随着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老年人因信息获取渠道有限、辨别能力较弱,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为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颐和社区精准对接需求,迅速组建起一支由社区工作人员、微网格员组成的金融普法服务队,将金融反诈宣传精准送进社区、送到老人身边。服务队通过在小区出入口张贴宣传展板、在居民楼内发放反诈手册、在广场开展现场答疑等形式,让反诈知识随处可见;针对金融知识薄弱的老年群体,更是推出“面对面讲解、一对一指导”的定制化服务,结合真实案例让老人们看清诈骗套路,手把手教大家设置手机反诈提醒、辨别可疑链接。精准化的服务不仅提高了居民的金融反诈意识,更织就了一张守护民生的“安全保障网”,让老年居民安心生活。

共治有力度构建治理“同心圆”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多方协同的“大合唱”。社区党委充分发挥“轴心”作用,牵头成立“共治联盟”,将辖区内物业、业委会、社会组织、企业代表等纳入治理体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机制。由社区党委牵头,网格员常态化收集居民诉求,建立“需求清单”,邀请住建、城管、消防等部门联管员担任“治理顾问”,商议解决“项目清单”,实现“网格吹哨 部门报到”,今年已成功协调居民烦心事10余件。

如今的颐和社区,通过构建治理“同心圆”,实现了从“政府独唱”到“社会合唱”、从“被动应付”到“主动治理”、从“短期突击”到“长效常态”的“三个转变”,让基层治理真正成为凝聚民心、服务民生的有力抓手。

崇川区以“三度”工作法绘就民生图景,当好居民“解语花”
来源:崇川区 发布时间:2025-10-15 字体:[ ]

基层治理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让治理更有温度、服务更贴民心?多年来,和平桥街道始终聚焦居民急难愁盼,深耕“沟通有温度、服务有精度、共治有力度”的“三度”工作法,在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中不断破题,用实打实的举措打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成为懂民意、解民忧的社区“解语花”,让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

沟通有温度 架起党群“连心桥”

“黄阿姨,您之前念叨着想多参加社区活动,现在咱们网格党群阵地建起来了,活动从年轻人喜欢的插花到老年人需要的手机教学都有,您随时来选!”在和平桥街道颐和社区,这样温暖的对话时常发生。

社区党委联合妇联、关工委,充分激活河东老街网格党群阵地的服务效能,针对不同年龄层居民的需求,量身打造“妇女节插花沙龙”“老年人智能手机实用课堂”“一‘童’趣学垃圾分类”等特色文化活动,让各年龄段居民都能在社区找到归属感,极大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社区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融入日常服务,通过开展中医义诊、传统节气科普讲座、手工体验等活动,让传统文化在社区场景中落地生根。从春分的节气习俗讲解到冬至的包饺子暖心活动,从中医专家坐诊答疑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教学,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也让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一座充满温情的党群“连心桥”就此筑牢。

服务有精度 织密民生“保障网”

颐和社区辖区内老旧小区集中,老年居民占比高,这一群体也成为社区精准服务的重点对象。

随着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老年人因信息获取渠道有限、辨别能力较弱,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为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颐和社区精准对接需求,迅速组建起一支由社区工作人员、微网格员组成的金融普法服务队,将金融反诈宣传精准送进社区、送到老人身边。服务队通过在小区出入口张贴宣传展板、在居民楼内发放反诈手册、在广场开展现场答疑等形式,让反诈知识随处可见;针对金融知识薄弱的老年群体,更是推出“面对面讲解、一对一指导”的定制化服务,结合真实案例让老人们看清诈骗套路,手把手教大家设置手机反诈提醒、辨别可疑链接。精准化的服务不仅提高了居民的金融反诈意识,更织就了一张守护民生的“安全保障网”,让老年居民安心生活。

共治有力度构建治理“同心圆”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多方协同的“大合唱”。社区党委充分发挥“轴心”作用,牵头成立“共治联盟”,将辖区内物业、业委会、社会组织、企业代表等纳入治理体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机制。由社区党委牵头,网格员常态化收集居民诉求,建立“需求清单”,邀请住建、城管、消防等部门联管员担任“治理顾问”,商议解决“项目清单”,实现“网格吹哨 部门报到”,今年已成功协调居民烦心事10余件。

如今的颐和社区,通过构建治理“同心圆”,实现了从“政府独唱”到“社会合唱”、从“被动应付”到“主动治理”、从“短期突击”到“长效常态”的“三个转变”,让基层治理真正成为凝聚民心、服务民生的有力抓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