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19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批跑者陆续冲过终点线,如东小洋口首届半程马拉松圆满落下帷幕。终点线旁,不少专程赶来的外地选手在短暂休整后,纷纷发出赞叹:“沿途风景太好了,两岸绿意葱茏,满眼都是生机”“得好好尝尝心心念念的如东海鲜”。现场还有许多本地跑者化身“旅游推介官”,热情地向外地跑友推荐家乡的宝藏打卡地。
在这场精彩赛事的背后,离不开一支强大保障团队的默默奉献。108名医疗保障人员、200多名公安交警、560多名安保人员及千余名志愿者并肩作战,他们高效协同,在飒爽秋风中筑起一道坚实的后盾,护航整场赛事的顺利开展。
精准管控引导 打通内外交通“微循环”
此次赛事规划在小洋口旅游度假区进行,绝大部分赛道为景区内部道路,此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影响。
出于“影响小”不等于“零风险”的精细化考量,赛事组委会联合公安部门制定了一套“内部管控、外围引导”的精准方案:对赛道涉及道路实施临时封闭管理,打造安全的“跑步专属区”。在景区外围主要出入口设置提示并安排警力引导,确保过往车辆有序通行。对于前往景区的游客进行“微循环”疏导,引导至未受影响的入口及停车场。最终,在保障赛事绝对安全的同时,也实现了跑者体验与市民出行的共赢。
“三位一体”网络 守护跑者生命“安全线”
“响应零延时、覆盖无死角”是本次赛事医疗保障的核心目标。赛事现场,从起点、终点到沿途每2.5公里处,均设置了固定的医疗救护站,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值守,及时处理肌肉痉挛、擦伤、脱水等常见状况。除13辆救护车全程沿线待命外,还有骑行救护队机动巡逻,填补“救援空白”。
在赛道之外,指挥中心利用科技赋能,通过指挥调度平台实时监控救援力量,实现“点对点”的精准指挥,极大缩短响应时间。此外,12名训练有素的急救跑者隐匿于参赛队伍中,与经过基础急救培训的志愿者共同织就一张无形的“生命监测网”。该体系更与周边定点医院建立的“绿色生命通道”无缝衔接,构建起一张全方位、多层次的赛事安全保障网络,全力守护每一位跑者的生命安全。
专业志愿服务 彰显城市温度与活力
赛道上,从天未亮,一群“小绿人”便忙得脚不沾地,引路、检录、分发物资……发令枪响,他们随时蹲身递上饮用水,贴心地提前将瓶盖拧松半圈,方便跑者随手拿取;终点处,他们守在冲线区,第一时间为完赛选手披上保温衣物抵御寒意;还有些志愿者沿着赛道两侧开路引导,细碎的叮嘱里全是暖意。这支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不仅是赛事流程的高效执行者,更是如东温度与热情的传递者。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次及时的援手,都让参赛者在竞技的疲惫中感受到如东的真诚与专业。
独具匠心设计 荣誉承载如东独家记忆
如果说赛道上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为跑者带来满满安全感,那么跑道、参赛服及奖牌设计中蕴藏的“小巧思”,便是属于跑者对如东这座城市的“独家记忆”。此次赛道秉承“以景引赛、以赛促游”的理念,巧妙串联起小洋口最美海岸线、金蛤岛温泉度假村、观鸟平台等特色景点,让跑者在竞技过程中沉浸式感受自然之美。赛服设计也别具匠心,以海洋与天空为灵感,采用功能性与美感兼具的渐变蓝,生动勾勒出如东小洋口清新活力的城市形象。而最富深意的当数奖牌设计:正面的扇贝及海浪造型模拟出小洋口海岸的灵动气韵,背面更是“暗藏玄机”,采用磁吸式风车叶片设计,不仅呼应小洋口独特的地域风貌,更将地域特色、赛事精神与跑者情感记忆深度融合,成为一份可触摸的完赛珍藏。
从公安的精准疏导到医疗的快速响应,从志愿者的温暖服务到赛事设计中的匠心独具,每一个环节的紧密协作,每一份力量的无声凝聚,共同汇成了赛事安全、精彩、温暖的底色,也为如东的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写下了最生动的实践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