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贝母丰收富农家 产业升级绘新篇
来源:海安市 发布时间:2025-05-16 字体:[ ]

4月中旬,角斜镇各村种植的贝母迎来丰收季,一大片贝母地如同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田间地头,村民们动作娴熟地采挖贝母,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角斜镇来南村是海安市远近闻名的药材专业生产村,贝母种植历史悠久。今年,来南村的贝母种植面积3000多亩,贝母带来的高收益更是掀起了新一轮的种植热潮。在村民王贵银家中,药材经纪人蔡卫龙正忙着上门收购鲜贝母。他们仔细地用筛子将贝母分级、过磅称重,短短10多分钟,王贵银的贝母就完成称重装车。“半亩地收了700多斤,品质好的每斤16.2元,普通的每斤13元,今天卖了11000多元!”王贵银数着钱,笑得合不拢嘴。

蔡卫龙介绍,虽然今年受天气干旱影响,贝母每亩产量减少约20%,但价格比去年高2—3元,整体收益与去年基本持平。扣除种植成本后,每亩地纯收入近2万元,贝母产业已然成为当地典型的高效农业。蔡卫龙还表示,随着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贝母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作为来南村的“资深”贝母种植户,陆忠林有着三四十年的贝母种植经验。今年,他种植了五亩“浙贝1号”。谈及种植秘诀,陆忠林分享道:“种贝母底肥要下足,这是基础;发芽后要注意治虫,防止病虫害影响生长;采挖的时候千万不能破坏贝母表皮,这样才能保证贝母的品质。”

以往,角斜镇的贝母主要由浙江商户收购,价格波动较大,村民们的收益难以得到保障。今年,角斜村联合来南村创新产销模式,村干部分组开展贝母产销对接服务,为农户提供贝母市场行情、价格动态。农户如需出售贝母,只要联系村干部,即可享受经纪人上门收购的便捷服务,足不出户就能将贝母卖个好价钱。

为进一步延伸贝母产业链,结合2025年南通市乡村振兴先行村项目,角斜村计划建设1500平方米的加工自动化生产线,预计投入330万元。该生产线建成后,每年加工量可解决全镇50%的贝母产量。“贝母种植在角斜镇已有40年历史,但目前产业链并不完整。通过这个项目,希望实现贝母从种植、收购、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发展。”滨海新区建设办副主任、角斜村党总支书记陈小松满怀信心地说。

新的产业模式带来多重利好:贝母的切片加工及销售留在当地,可以形成完整产业链;收购价格参照浙江市场每日动态价格,农户能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增加收入;村集体通过组织收购销售获取资金服务费,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据了解,在角斜镇,种植贝母的面积颇为可观。除来南村3860亩、汤灶村1480亩外,还有其他村的散种户,全镇总面积为6500亩,年产量在6000吨左右,每年出售50%,留种和扩种约占50%。目前,小贝母价格14元/斤左右,大贝母20元/斤左右,年产值预计突破1亿元。

从传统种植到产业升级,角斜镇正以贝母为媒,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让小小的贝母成为村民致富的“金疙瘩”,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贝母丰收富农家 产业升级绘新篇
来源:海安市 发布时间:2025-05-16 字体:[ ]

4月中旬,角斜镇各村种植的贝母迎来丰收季,一大片贝母地如同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田间地头,村民们动作娴熟地采挖贝母,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角斜镇来南村是海安市远近闻名的药材专业生产村,贝母种植历史悠久。今年,来南村的贝母种植面积3000多亩,贝母带来的高收益更是掀起了新一轮的种植热潮。在村民王贵银家中,药材经纪人蔡卫龙正忙着上门收购鲜贝母。他们仔细地用筛子将贝母分级、过磅称重,短短10多分钟,王贵银的贝母就完成称重装车。“半亩地收了700多斤,品质好的每斤16.2元,普通的每斤13元,今天卖了11000多元!”王贵银数着钱,笑得合不拢嘴。

蔡卫龙介绍,虽然今年受天气干旱影响,贝母每亩产量减少约20%,但价格比去年高2—3元,整体收益与去年基本持平。扣除种植成本后,每亩地纯收入近2万元,贝母产业已然成为当地典型的高效农业。蔡卫龙还表示,随着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贝母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作为来南村的“资深”贝母种植户,陆忠林有着三四十年的贝母种植经验。今年,他种植了五亩“浙贝1号”。谈及种植秘诀,陆忠林分享道:“种贝母底肥要下足,这是基础;发芽后要注意治虫,防止病虫害影响生长;采挖的时候千万不能破坏贝母表皮,这样才能保证贝母的品质。”

以往,角斜镇的贝母主要由浙江商户收购,价格波动较大,村民们的收益难以得到保障。今年,角斜村联合来南村创新产销模式,村干部分组开展贝母产销对接服务,为农户提供贝母市场行情、价格动态。农户如需出售贝母,只要联系村干部,即可享受经纪人上门收购的便捷服务,足不出户就能将贝母卖个好价钱。

为进一步延伸贝母产业链,结合2025年南通市乡村振兴先行村项目,角斜村计划建设1500平方米的加工自动化生产线,预计投入330万元。该生产线建成后,每年加工量可解决全镇50%的贝母产量。“贝母种植在角斜镇已有40年历史,但目前产业链并不完整。通过这个项目,希望实现贝母从种植、收购、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发展。”滨海新区建设办副主任、角斜村党总支书记陈小松满怀信心地说。

新的产业模式带来多重利好:贝母的切片加工及销售留在当地,可以形成完整产业链;收购价格参照浙江市场每日动态价格,农户能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增加收入;村集体通过组织收购销售获取资金服务费,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据了解,在角斜镇,种植贝母的面积颇为可观。除来南村3860亩、汤灶村1480亩外,还有其他村的散种户,全镇总面积为6500亩,年产量在6000吨左右,每年出售50%,留种和扩种约占50%。目前,小贝母价格14元/斤左右,大贝母20元/斤左右,年产值预计突破1亿元。

从传统种植到产业升级,角斜镇正以贝母为媒,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让小小的贝母成为村民致富的“金疙瘩”,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