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如东县岔河镇银河社区,65岁的退休教师老李佩戴着“蓝盾联盟”袖标,沿着河滨步道开始晨巡。他手中的记录本密密麻麻标注着隐患点:“3号楼消防通道堆物已清理”“5号商铺来了几个生面孔”。在他身后,一支由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组成的巡逻队,正成为唤醒小镇的第一双“平安眼睛”。
从“单打独斗”到“千军布阵”
“过去靠十几个民警管7万人口,每天像救火队,而现在通过建立覆盖企事业单位、村居社区、其他组织等重点领域的‘蓝盾联盟’,组织发动平安志愿者参与,群策群防,为辖区社会治理及治安防控增添平安力量。”岔河派出所所长潘陆源指着村居社区网格图上的蓝点——那是25个村居社区及企事业单位的1026名平安志愿者。通过构建“镇-村居-网格”三级管理架构,26支专业分队如毛细血管延伸至最末梢。
岔河派出所整合企业安全负责人、村居干部、网格长等关键角色组建实体化专班,针对群租房整治、噪音治理等棘手问题实现多部门协同作战。在一次整治行动中,专班2小时调集市监、交通、城管联合出击,整治了困扰师生家长多年的违规摆摊乱象。
岔河镇多个部门联合签署《平安志愿协同责任书》,明确从招募培训到考核激励全流程职责。镇企业发展办负责企业志愿者招募,半年内推动四大龙头企业组建132人的“护厂队”。同时,组建“蓝盾群”实现任务派送、线索上报全流程数字化。7月14日下午,志愿者王某通过群上报一棋牌室的经营存在异常情况,派出所据此查处一起赌博行为。
“厂舅”“五老”变身平安卫士
在如东铁链厂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厂舅调解室”的锦旗格外醒目。这支由12名老职工组成的队伍,把车间纠纷化解在流水线旁。在其他厂区,“厂舅调解队”也随处可见。今年6月10日,货车司机因为不盖雨布出不了厂区,巴大饲料有限公司“厂舅”老张仅用40分钟就让双方达成了和解:耽搁的时间由厂方向提货方沟通解释,司机师傅则迅速盖好雨布出发。
目前,岔河“蓝盾联盟”志愿者在教育、医疗等13个领域的专业化队伍各显其能。酒店志愿者建立“入住即核验”机制,今年协助破获盗窃、帮信等多起案件;金融分队开展反诈宣讲82场,辖区电诈发案下降23%。
72岁的退休法官老周带领法律志愿者团队,今年成功调解物业纠纷、赡养纠纷10多起。“其实很多矛盾就缺个懂法的明白人从中协调。”在调解银河小区电梯维修纠纷时,他用物权法条文促成业主三天内筹齐款项。
此外,岔河派出所还征集“蓝盾侠”形象,开展“平安之星”评选。去年3月,志愿者小叶从冰河中救起落水司机,获奖表彰时他感慨道:“这枚徽章比奖金更珍贵。”
岔河派出所副所长许毅伟介绍道,按巡逻、调解、应急等7类场景定制课程,联合消防、医院开展实战演练。餐饮志愿者老许经食品安全培训后,发现收购野生动物线索并及时上报派出所,由派出所转递给了食药环部门进行后续处理。志愿者们在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后,在志愿服务上体现了从“凭热情”到“讲专业”这一质的变化。
众人巡防守护烟火人间
在治安巡逻防范中,志愿者们分组在辖区内开展“蓝袖标”巡逻,提高街面见警率,有效震慑违法犯罪行为;参与交通管理,在重要路口协助交警疏导交通,纠正不文明交通行为,缓解交通拥堵;在突发事件处置和大型活动安保中,配合维护现场秩序,保障活动顺利进行。
今年以来,岔河“蓝盾联盟”志愿者累计巡逻时长超1.2万小时,织密街面防护网。志愿者老张夜间巡查时发现几名年轻人形迹可疑及时报警,及时破获辖区拉车门案件。今年辖区盗窃案同比下降34%。
800余条流动人口信息精准录入系统,96%准确率背后是志愿者“人熟地熟”优势。一名在逃人员刚回家,就被志愿者识别上报社区民警。
“银河港湾调解队”用一杯清茶化解6起宅基地纠纷。当两户村民因院墙倾斜剑拔弩张时,退休支书老吴搬出发黄的资料厘清界限:“按老契约,界石在这棵桂花树下呢!”
在如东县公安局副局长王书林看来,“蓝盾联盟”的精髓在于激活了社会细胞:“当市场管理员、工厂老师傅、门卫保安员、村居网格员都成为平安合伙人,治理就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辖区刑事警情降幅达11.2%,群众安全感测评升至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