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日上午,走进位于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的江苏海宝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的不是传统印象中“烟雾缭绕”的炼铅场景,而是一条“连铸连轧”智能生产线:数字传感器实时精准控制,机械臂灵活抓取、组装,日均可产出超两万只耐高温铅酸蓄电池。
“这款产品即便在极端高温环境下,寿命仍能稳定达到2—3年的设计标准。”公司董事长沈维新介绍,深耕铅蓄电池领域30余载,海宝始终坚持“创新+绿色”双轮驱动,今年,企业通过设备更新+产品创新,以“产能翻倍、能耗减半、产品升级”的硬核实力,打破“铅酸蓄电池高能耗”的行业固有认知,成功敲开非洲、东南亚市场大门,交出了一份“专精特新”企业的外贸突围答卷。
设备改出高效能
酷夏中的海宝连铸连轧生产车间里,智能化设备扛起生产重任——铅板从熔铅炉中流出,经连续铸造、轧制、分切,整个流程基本由机械臂和智能传感器操控,现场几乎看不到工人身影。
“过去一条手工生产线需要50多人,改造后整个车间不到10人,人少了,效率和产能反而提高了,能耗还只有原来的一半。”沈维新介绍,2023年7月,公司投入9200万元新上铅酸蓄电池生产技改项目,将铅酸动力电池重力浇铸生产工艺升级为连铸连轧生产工艺,共淘汰81台套生产设备,更新727台套设备,将产能从330万千瓦时提升至720万千瓦时,实现“不新征土地、不新增排放量”的绿色生产。
新生产线分为连续铸造极板工艺和连续涂板两大板块,其中,连续铸造极板工艺聚焦极板制造清洁生产要求,可基本做到无铅烟排放,控制铅渣<3%,设备操作人员也仅需原来的三成,整个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对操作者无伤害。而连续涂板生产线则突破原技术涂板工序与分切工序分隔的瓶颈,实现全自动生产时,免去烦冗的搬卸操作,减少了极板被环境污染的风险,不仅节约人工,还能缩短生产周期。
说起这条连铸连轧生产线,企业技术总工程师杨海涛感慨颇深:“为了让这条‘只会做单一动作’的生产线实现功能联动,我们团队经历了3个多月的‘痛苦磨合期’。”杨海涛回忆,为解决极片氧化,他带着团队调整了200多组温湿度参数;为找到极板孔域的最优解,团队同时启动5组平行实验。“一番辛苦验证后,终于将电池性能从300次循环提高到400次,生产出的电池寿命提高了30%。”
循环赋能新生态
眼下,坐落于大豫镇的海宝年处置60万吨废铅酸蓄电池(含铅废料)及无害化综合利用项目已正式投入生产运营。这座海宝投资10亿元打造的“城市矿山”,致力于对废铅酸蓄电池(含铅废料)进行综合利用,生产高品质再生精铅、电解铅、合金铅等,引领行业绿色发展。
“整个6月,这里每天处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吨废铅酸蓄电池,通过全自动破碎分选、低温熔铸、精炼等一系列生产工序,最终将98%的铅资源‘吃干榨尽’,生产出再生精铅2万多吨、再生塑料片料和颗粒约3万吨、精制硫酸4000吨,反哺到电池生产线上。”江苏海宝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卢飞介绍。
海宝电池综合利用项目选用先进的全自动设备和环保治理装备,可无害化处置利用废铅酸蓄电池,做到不落地、全封闭、再利用、全循环、保环境、全生态、降成本,满负荷生产状态下,可年处置废铅酸蓄电池(含铅废料)60万吨,年产再生精铅等各类产品及副产品68万吨。
从“生产—使用—废弃”的单向模式,到“生产—消费—回收—再利用”的闭环生态,海宝的循环布局不仅推动了“无害化处理”向“高值化利用”的升级,更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该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应税销售额60亿元。
“现在,我们每天能稳定产出7万到8万只半成品,电池从板栅制造到封装下线只需25天,并且每组电池都携带‘循环基因’。”沈维新指着车间电子屏上跳动的生产数据说,“循环产业链的支撑,让我们在应对市场波动时更有底气。”
创新产品卖全球
今年,当“非洲手机之王”传音宣布进军电动自行车领域时,将海宝新能源列为稳定合作伙伴。这背后,是海宝用技术和品质积累的“硬实力”——45℃的高温条件下,海宝电池的寿命能达到350次循环,这意味着原本仅能使用一年的电池,现在可以使用近两年,寿命翻倍。
“非洲市场对价格敏感,但更看重产品的‘抗造性’。”杨海涛说,非洲与东南亚等地区高温天气多,对电池的性能要求极高。此前,海宝虽已在东南亚地区有所布局,每年大概销售50万只电池,但电池在当地使用时受天气因素影响,寿命会缩短一半。“为了提高电池的适应性,我们团队向‘耐高温型电极合金’材料发起攻关,通过优化活性物质配方、抑制板栅腐蚀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功能跃升。”
凭借这一“精准定制”策略,海宝电池成功进入海外新兴市场。今年上半年,海宝销售额突破12亿元,其中外贸订单同比增长20.52%。“我们的目标不是‘赚快钱’,而是成为全球铅蓄电池行业的‘技术标杆’。”沈维新坦言。
作为中国铅蓄电池行业十强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海宝拥有145人研发团队,累计获专利140余项,目前,公司已成功将石墨烯配方、石墨烯合金板栅、石墨烯元素运用到蓄电池生产中,顺利研发出石墨烯电池,使得电池寿命提升至普通电池的1.5倍,低温环境下放电容量增加20%,成为销往俄罗斯、挪威等国家的爆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