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15日,居民刘建华将一面锦旗送到了海门街道解放西路社区“共享‘食’光”幸福食堂志愿者手中。该社区食堂自开业以来,受到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锦旗上“一餐一饭显真情 幸福食堂惠民生”几个字表达着大家对社区食堂发自内心的肯定。
在锦旗背后,隐藏着一个温暖故事。刘建华和老伴原先对社区食堂的态度是半信半疑,担心收费不合理,担心菜品不合口味,自女儿去上海后,老两口在食堂试吃了一个月,从此成了忠实粉丝。“食堂的饭菜无论是品种还是口味都很适宜,价格也便宜,服务态度也很好。有一次,我忙着修电瓶车没能及时去吃饭,志愿者就打电话过来,让我感到很暖心。”谈及幸福食堂所带来的便捷与温馨,刘建华夫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4月16日上午10点,幸福食堂的志愿者们已经忙开了,淘米煮饭、擦拭桌椅、清洗餐具,一切准备工作都是为了等待居民前来用餐。如何确保每位订餐的居民都能吃上“放心菜”“满意菜”,志愿者田春艳有本“秘籍”。翻开她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位订餐居民的信息,如姓名、电话、订餐天数等。田春艳笑着说:“我们就像这些老人的‘志愿儿女’,陪他们聊天、唠家常,时间久了就处成了家人。有时候他们没有及时来吃饭,我就要打电话了,不然放心不下。”
幸福食堂坐落于解放西路社区滨河驿站旁,其创立得益于“党建引领+公益组织+爱心商家”的合力,这里每日提供午餐和晚餐,每餐均有两道荤菜、两道素菜以及一份汤品,确保营养均衡。自去年11月份营业以来,食堂人气持续攀升。此外,社区工作人员经常走进食堂,与居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力解决他们反映的问题。
除了让老年人能在“家门口”方便就餐外,社区还为行动不便、独居孤寡等特殊老年群体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在送餐过程中,我们了解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同时对老年人的信息及需求进行登记并定期更新,及时帮他们解决难题,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服务宗旨。”社区干部赵倩芸结束。
社区食堂作为基层治理的“微切口”,既是民生服务的“落脚点”,更是社会治理的“连心桥”。解放西路社区以烟火气凝聚治理合力,以食堂为载体,搭建邻里交流空间,让“一粥一饭”承载基层治理温度,在解决“吃饭小事”中筑牢社区共同体根基,成为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