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对接太精准了,直接帮我们找到了技术突破的方向。”日前,在海安功能膜材料专场对接会上,南通瑞诚高分子的郭晓亮和常州大学专家合作,破解了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项目的技术瓶颈。
今年,海安围绕“两高三新 五群十链”产业布局,放大招搞创新,整合多方资源推出“三驱联动”机制——银政企研融通资源链、供需对接激活产业链、人才引育夯实服务链。“小规模、多频次、高精准”的服务模式下,“更能打”的产业生态正在成形。
金融“及时雨”配技术硬支撑
产业焕新超给力
“产业化后能革新光学器件,重塑城市光影美学。”新材料产业对接会上,南京大学赖耘教授团队的“神奇玻璃”惊艳全场——正面哑光,反面瞬间晶莹剔透。专家一介绍完,企业家们立马围上去聊合作,现场思维碰撞很激烈。
6月17日的银企对接会有多火?招商银行、海安农商行等直接拿出“专精特新贷”“筑峰强链贷”,现场预授信620亿元。25家银行和50家企业对接,108个合作意向当场敲定。江苏昱恒电气的丁仁芹直呼:“扩产关键期,这钱就是强心剂。”
今年,海安已经举办了8场产业链专场对接会,覆盖功能膜、高端装备、纺织丝绸等领域。80多家企业参与,收集近百项技术需求,40多条产学研合作意向落地。太原理工的光声检测技术、南通大学的功能纺织品抗菌专利,正从实验室奔向生产线。
“世界第一剪”设备、“复兴号”前窗玻璃、占全国80%市场的光学基膜、国际领先的重力储能技术……“五群十链”里藏着很多“单打冠军”。
破解“近产远购”
海安造卖遍全国还“出海”
近日,江苏梦特隆机械车间里,工人正调试要交付的针织大圆机。“多亏政府牵线,我们和利之弘汽车内饰签了859.6万元的单,本地市场太靠谱了。”企业负责人笑得合不拢嘴。
为了解决“近处有产能却远地采购”“买卖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海安组建了10支摸排小组,走访147家企业建“一企一档”,摸出280多项需求。海安嘉禾化纤反映原料运费贵、供应不稳定,“链长+培育专班”立马行动,对接本地物流、找稳定供应商,难题迅速解决。
不只盘活本地市场,海安还帮企业“走出去”。环大环保科技借助政府组织的境外考察,打开泰国、马来西亚市场;江苏联发环保新能源正对接德国冰得公司和常熟纺织项目,把闲置产能变成新机会。
政企学组队破题
产业升级有“最强大脑”
前不久,海安市委党校里十分热闹——政府骨干、企业高管、行业导师等百余人聚在一起,给海安十大产业链找创新路子。“1+1+N+N”的组队模式很亮眼:1名产业导师+1名政府骨干+N名企业高管+N名成员,像精密齿轮一样咬合,高效破解产业链痛点。
海安还搭建产业智库“百人团”平台,政府负责政策对接与资源协调,企业高管提供实战经验、指导技术攻关,产业导师分享创业历程和行业形势,年轻干部与资深专家搭配,兼具经验传承与创新活力。企业代表说:“在这能找到前沿信息、对接上下游资源,比自己干快太多。”
接下来,海安还将举办“产业‘诊断会’”“知识盲盒微分享”“产业灵感站”“产业主题沙龙”“智汇之旅”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活动,持续打通“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市场应用”全链条。从资金到技术,从供需到人才,海安靠“链群协同”把产业生态玩出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