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海安街道丹凤社区,73岁的老党员吴兴宝被居民亲切地称为“热心吴老师”。自2012年从教师岗位退休至今的13年间,他始终牢记党员使命,将服务“一老一小”作为践行初心的重要实践,用实际行动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孩子们放学后无人照料,老人们在家缺少陪伴,这两件事我始终牵挂于心。”谈及投身基层服务的初衷,吴兴宝这样说道。退休之初,他毅然收回年租金近2万元的100平方米出租房,自掏腰包10多万元,创办了凤山村首个家庭法治文化室。
2018年,吴兴宝的自建房拆迁,分得两套安置房。他又投入40多万元,将其中一套150余平方米的房屋改造成“梧桐心苑”工作室。“取名‘梧桐’,就是希望这里能像梧桐树一样,吸引更多‘金凤凰’。”说起创办工作室的初衷,他如数家珍。
多年来,吴兴宝依托“法学苑”平台,创新推出“123456”工作模式∶坚持“党建带关建”1个原则;注重德治与法治相结合2个维度;开展帮教、帮学、帮困3项活动;秉持用热心温暖、用德法塑造、用楷模引领、用爱心滋养青少年4用理念;开设童心向党思政课、遵纪守法教育课、文明礼仪养成课、劳动光荣体验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课5类课程;围绕开学季、儿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模拟法庭、法治故事会等6项特色活动。
“在这里,不仅要让孩子们增长知识,更要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吴兴宝介绍道。截至目前,“梧桐心苑”工作室累计无偿辅导留守儿童6000余人次,帮助20多名“问题孩子”重回正轨。
为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吴兴宝积极打造“延时‘法’课堂、护航‘他’成长”特色品牌。在明道小学丹凤校区成立“红领巾维权理事会”和“一米阳光”心理辅导团队,同时在丹凤花苑设立“老吴看法”法治长廊。这里不仅成为孩子们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阵地,也成为老人们休闲交流的好去处。“吴老师讲的案例通俗易懂,我们老年人听了也很受教。”社区居民王奶奶称赞道。
在用心关爱儿童的同时,吴兴宝始终牵挂着社区老年群体。他以凤山村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核心阵地,深耕“党建+志愿服务”品牌建设,不仅带动40余名老干部党员深度参与乡村治理,还发动20余名老党员、老教师充实“五老”队伍。他先后组建了“法润青苗”普法讲师团,定期开展形式丰富的法治宣讲与实践活动;创建了“红枫580——我帮您”微团队,常态化开展点亮微心愿、温暖回乡路、爱心助空巢、关爱抗战老兵等志愿服务300余场次;创办了老党员“明理”调解工作室,总结了脚尖、指尖、心尖“三尖”调解工作法,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消除在萌芽。
退休十余载,奉献十余载。吴兴宝先后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乡村阅读榜样”“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其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江苏省文明家庭”,所在支部荣获“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全省百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等称号。他打造的“银雁架桥”工作法入选2024年度南通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法典型案例,“‘梧桐心苑’育新苗”项目获评2024年度南通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创特色、铸品牌”教育项目实施成果奖。面对诸多荣誉,吴兴宝坚定地表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就会一直坚守在服务‘一老一小’的岗位上,让党旗在基层一线永远高高飘扬!”
从关爱儿童到服务老人,从法治教育到文化传承,吴兴宝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基层治理的舞台上,为“一老一小”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也为党旗增添了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