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我女儿才帮我买的东西,今天上午就到了,现在我们在农村网上购物也十分方便!”这个“双11”,家住如皋市磨头镇的王建体验了一把农村物流的“加速度”。
农村物流“加速度”的背后,离不开如皋市多年来的久久为功。近年来,针对群众反映的农村快递网点少、寄取难等问题,如皋市探索推进“交邮融合”,推动城乡公交、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打通工业品下乡“最后100米”和农产品进城“最初100米”。2019年,如皋市获评“江苏省农村物流示范县”;2020年,“交邮融合、客货同网”服务品牌入选交通运输部首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名单;2022年,“交邮融合、客货同网”被确定为江苏省十佳城乡物流服务品牌。
快递下乡“坐”公交
送到村民家门口
“嘀,嘀……”昨日上午9时30分,伴随着清脆的鸣笛声,丁堰309公交车稳稳地停在了丁堰镇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内。听到鸣笛声,这里的快递工作人员迅速把整理好的多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包裹搬上车,并和司机熟络地打着招呼。
不到10分钟,丁堰309公交车就停在了丁堰镇赵明村物流服务点。这里的邮递员迅速过来进行了交接,并立即展开了派件。“之前快递都是送到镇上,每次都要骑很远的路,到了还要排队,挺费时间的,现在送到家门口,方便又及时。”丁堰镇村民朱玲红为现在的快递服务点赞。
“我市探索实施‘交邮融合、客货同网’运营模式,将各快递企业的包裹统一在一个信息平台录入,按照行政村区划分拣打包,然后转交给镇村公交驾驶员带至行政村网点,实现‘客货同网’资源的利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邮政管理局局长葛军说,目前,全市建有镇交通运输综合服务站2个,开行“交邮融合”公交线路6条。今年上半年,全市通过交通运输综合服务站下行快递包裹284526件。
农货搭上“顺风车”
“出村”自由行天下
“双11”期间,借助市融媒体中心“田园党建·助力乡村振兴系列直播”活动,磨头镇金旺家庭农场的白萝卜、香堂芋等畅销全国各地。“现在我只要打包好,送到村级物流点,不像之前,要自己将农产品运送到镇里甚至城里的物流点,来回折腾不少时间,客户还嫌慢。”如今“农货出村”的快捷模式,让农场负责人王小龙干起活来更带劲儿了。
这样的变化,源自如皋市不断完善的农村物流网络。如皋市注重与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电商物流等规划相协同,务实编制城乡物流服务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集聚农村物流网点布局、运输配送组织优化、运营模式创新、交邮融合发展、冷链物流建设和先进信息技术应用,补齐农村物流短板,提高物流组织效率,基本形成“资源共享、服务同网、信息互通、便利高效”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现如今,随着农村道路建设的加快和物流网络的完善,如皋市不少地理标志农产品搭“便车”,走出了乡村。今年上半年,全市通过交通运输综合服务站上行快递包裹78735件,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资源整合利用
多方主体活起来
如果说农村快递“快”起来是肉眼可见的成果,那么多方主体活力的激发则是真正促使农村快递物流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针对部分镇村公交上座率不高和部分资产闲置的这一现状,如皋市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模式,利用公交富余运力运送快递,打造丁堰、磨头交通运输综合服务站等“交邮融合”示范点,助力闲置资产盘活、公交闲置运力资源激活。
在盘活闲置资产的同时,“交邮融合”也有效促进了快递物流降本增效。“我们整合了邮政、韵达、申通、圆通等快递物流企业资源,推动他们在同一平台运作,由邮政统一进行派送。”葛军表示,这样既有效降低了快递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又增加了快递物流业务总量和快递人员营业收入。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如皋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13.21%;快递业完成业务总量1517.92万件,同比增长4.14%。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下一步,如皋市将继续在全市推广交通运输综合服务站建设,让“交邮融合”覆盖到所有的村(社区);继续加大融合内容,在上下行包裹上附加营商环境推介、“农家乐”服务、季节性旅游产品宣传单,吸引更多外地游客走进来,全面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