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满足行动不便的居民临时性辅具需求,2023年以来,县残联先后在各镇(区、街道)建成共享辅具空间。8月1日,今年新增的5个辅具共享点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辅具共享点21家,实现全县所有镇(区、街道)全覆盖。
在县人民医院北停车场的醒目位置有一座明亮的玻璃小屋,这便是今年新设的一处辅具共享点,“24小时全天开放”“任何时间、随借随还”“2分钟学会操作,无需押金”……辅具共享点的玻璃门上,一连串的温馨提示格外醒目。经过感应门进入小屋,里面整齐地摆放着轮椅、助行器、腋拐、手杖、坐厕椅等辅具,墙面上则有着详细的租借和归还操作指南,让人一目了然。
根据操作指示,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了辅具柱桩上的二维码,之后按照小程序步骤提示,输入手机号登录,完成实名验证、信用免押金等操作后,辅具当即弹出,整个过程耗时不到两分钟。
“辅具共享点24小时对外开放,服务对象不局限于残疾人,有短期辅具使用需求的市民均可租借,一次借出至少可免费使用30天,”县残联副理事长张可介绍,在规定期限内,到任意一个辅具共享点扫码归还,押金便可全额退还,到期归还后可重复租借,没有次数限制。
在双甸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辅助器具租赁点,共陈列了轮椅、助行器、腋拐、手杖、四脚手杖等八种辅助器具,这也是今年刚完成改造提升的共享辅具点。
据了解,为了让辅具共享点发挥出最大效能,在前期选址上,县残联征集了各镇(区、街道)的建议,首先考虑人流量大、交通便利且较为醒目的位置,确保有需求的群众都能享受到这项便捷服务,并且以租代购,大大减轻了需求者的经济负担。
为了让群众用得安心、放心,共享辅助空间内的辅具除了每月有专门人员进行两次深度保洁外,每年还要接受两次大巡查,由县残联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测、调试,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我们可以通过软件对所有共享辅助空间进行后台监控管理,确保第一时间掌握各站点辅具使用及系统运行情况。有故障的我们会第一时间协调专业人士进行维修,确保所有辅具可以安全、卫生的使用。”县残联康复科工作人员陆海霞介绍。
近年来,县残联高度重视残疾人辅具适配工作,对残疾人辅具基本配置给予费用减免,2023年第一批在县城区内试点6处共享辅具点,2024年第二批向镇区扩面10处共享辅具点,今年又新增5处,实现了全县所有镇(区、街道)全覆盖,2023年至今累计服务7573人次。“未来,我们还将紧扣特殊群体实际需求,不断探索辅具适配服务模式,通过这些惠残政策的实施,帮助残疾人提高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桑爱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