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执法】2016年,南通市环境保护局(简称“市环保局”)提升环境监管执法能力,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全市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899件,处罚金额5792万元,比上年分别增加4.4%和44.6%。利用新环保法及四个实施细则办理案件95件,其中实施限产停产38件、查封扣押25件、按日计罚6件、行政拘留10件、涉嫌刑事犯罪移送公安机关侦办16件。(包玲玲)
【环评审批】2016年,市环保局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推出取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咨询表、取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地方环保部门预审、取消建设项目环保试生产核准,减免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三同时”验收调查和监测经费,环评文件技术评估纳入行政审批流程“三取消二减免一纳入”政策。建立“环评审批清单服务卡”,便于建设单位对审批政策“一卡清”。建设“环评中介超市”,为企业提供在南通40多家环评机构规模、业绩分等信息,企业可进行信息发布和评价。搭建“园区服务平台”,建立咨询网络。全年,市环保局审批建设项目70个,总投资127.99亿元。其中,化工项目48个,总投资83.85亿元。验收项目71个,总投资139.82亿元。(徐爱兰)
【突出环境问题整治】2016年,南通市排查出突出环境问题38个,涉及422家企业(业主)。按类型分,行业(园区)污染问题11项,涉及环境敏感区域问题19项,其他问题8项。至年底,完成整治事项16个,基本完成6个。
【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2016年,按照“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属地管理、责任到人,各有侧重、差别监管,强化基础、提升能力”原则,结合市生态文明建设“9+2”工作体系(“9”是指领导小组下设节能减排组、循环经济组、绿色城镇组、美丽乡村组、清洁水体组、清洁空气组、清洁土壤组、清洁海洋组、绿色南通组9个工作组,“2”是指督查组和办公室),南通市建立全市环境监管网格。全市设置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11个、三级网格104个、四级网格1480个,单独设置10个特殊网格,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境监管网格化监管体系。(葛亮)【企业环境信用评定】2016年,南通市对市区357家企业进行环境信用评定,按企业环境行为优劣分别评出绿色级企业34家,蓝色级企业166家,黄色级企业102家,红色级企业40家,黑色级企业15家。对40家红色等级企业和15家黑色等级企业执行差别水价政策,红色、黑色等级企业随自来水水费缴纳污水处理费和自备水源污水处理费,在规定标准基础上每立方米分别提高0.6元、1元。金融部门根据企业环境信用等级增贷或压贷,工商、质监部门将评级结果与守信企业评定和名牌产品评比挂钩。供电部门组织对红色、黑色等级企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红色、黑色等级企业用电价格分别在现行目录销售电价基础上每千瓦时加价0.05元、0.1元。6月,“环保信用体系南通模式”入选中共江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评选的“江苏基层改革探索100例”。(刘华军)
【环境监测】水质监测 2016年,市环保部门对全市饮用水源水、地表水、海水、地下水中的109个断面开展例行监测。开展全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基本建成现代化地表水水域功能区断面同步监督监测6次、通榆河生态补偿同步监测24次。对全市5家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市区124家污染源、89家涉及重金属污染企业、市区9个主要入江排口等定期监测;二季度起,增加省控废气企业1家、市控重金属企业9家,全年监测30家次,完成市区VOCs排放企业废气监测9家次,完成各类监督监测报告510份。空气质量监测 2016年,南通市加强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和质量管理,国控空气站的颗粒物监测仪更新为最新型号,全市18个空气子站数据全部接入南通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实时发布平台,南通环保主页空气质量发布页面推出空气质量预报发布功能。公众可了解实时空气质量及未来1~2天内空气质量变化趋势。(耿建生)
【固体废物管理】2016年,全市有23家单位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其中危废焚烧处置企业3家,焚烧危废4912吨,医废3829吨。10家自建焚烧设施企业焚烧处置危废7.6万吨。全市办理转移危险废物跨省申请企业120家次,审批9.37万吨。2016年,南通升达废料年处理3万吨危废焚烧项目和开发区海之阳年处理100万只洗桶项目建成投运。如东惠天然固废填埋场项目和如皋危废焚烧项目建成并取得危废经营许可证。如皋污泥处置中心、通州区污泥处置中心项目基本建成。2016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648.5万吨,其中,综合利用量584.2万吨、焚烧填埋处置量54.83万吨、贮存量9.47万吨,处置利用率98.54%。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24.14万吨,其中综合利用量13.54万吨、焚烧填埋处置量8.58万吨、贮存量2.02万吨。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03.85万吨,无害化处理率100%。(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