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提出者: 李卫东 提案号: 285
标题: 加强城市道路人行道(含盲道)的建设、维护和管理
提案内容:
理由:1、提升城市品位之需。
2、方便市民绿色出行。
3、满足市民步行健身之需。
建议:1、新建道路要提高人行道的设计建设标准,改建道路时,也要考虑提高标准。
2、确保人行道(盲道)畅通、平坦、安全。
3、防止商铺占道、机动车停止在人行道上、非机动车在人行道上骑行等。加强管理,确保人行道(盲道)功能。
承办单位: 主办: 建设局(建工局) 城管局 协办:
答复日期: 2017-06-29
答复内容:

尊敬的李卫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城市道路人行道(含盲道)                      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城市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人行道作为城市道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其使用功能已不再单纯是行人通行的专用通道,它在城市发展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对城市交通的疏导、城市景观的营造、地下空间的利用、城市公用设施的依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我市城市道路人行道建设、维护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细化建管职能、明确责任分工

人行道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事关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群众的出行安全。我市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推进人行道的改造和建设。根据市政府《城市南通市区城市建设和管养体制》,我市城市主、次干路及其附属设施建管由市级建设部门负责;支路、后街后巷及其附属设施建管由区级建设部门负责。市政府的城建管养体制明确了城市道路建设、管养职能,确保道路管理不遗漏。

二、理性规划建设、注重实用功能

近年来,我市逐步开始重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新建道路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步行道、自行车道等通行空间的安全、连续及舒适的需求。在建设城市道路和河道两侧景观绿化带的同时,启动了城市慢行系统的建设,将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和建筑前区、沿河绿化带、道路红线外沿绿化带等统一规划设计,更好地协调和利用城市资源。一是加密路网,增设网络连接设施。整体上打造高密度、全覆盖的日常性步行、自行车网络,加强步行、自行车系统与城市居住、公共建筑、公园绿地等用地的结合,保障慢行出行连续、便捷、高效。二是快慢分行,保障安全。优先保障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使用者在城市交通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各种措施与机动车道隔离。合理设置过街设施,在住宅区等强调行人安全的区域实施交通宁静化措施。三是构建特色步行、盲道无障碍设施、自行车系统。依托南通河网与绿地系统,构建网络化、开放、连续的休闲性步行及盲道无障碍设施、自行车系统,将居民区与风景名胜区、滨河风光带及其它自然与文化资源串联,保护自然与历史资源,刺激旅游经济,引导健康生活,彰显城市魅力。四是强化步行、自行车系统的舒适性。采用防滑透水材料铺装、建设林荫路,改善城市照明、指示标志、无障碍设施、全天候设施等,提高步行、盲道无障碍设施、自行车出行的舒适度。目前,我市通宁大道、通沪大道、东快速、园林路、世纪大道等道路景观带内建设了健身步道及盲道无障碍设施,“两河两岸”景观带内也建设了慢行步道,通吕运河船闸东路段、通吕运河通宁大桥至崇川大桥段慢行系统基本全线贯通,深受市民好评。

三、做好日常养护、强化管理机制

一直以来,我市在不断加大城市道路建设的基础上,也高度重视城市道路道路养护工作。一是开展经常性巡查。根据城镇道路养护规范进行巡查,重点督查人行道基层是否损坏、面层有无缺损等现象,并填写巡查记录及设施损坏通知单;二是进行日常性维修。根据巡查结果,布置人行道养护维修工作,做到“随坏随修,应修尽修”。三是组织集中整治。结合道路综合养护工作改造部分路段人行道。2015年起我局市政设施管理处组织了混凝土艺术压纹人行道路面、小规格石材铺砌人行道试铺,效果较好。目前正在推广人行道车辆出入口、停车位置的人行道反复损坏路段的维修。

同时,我市也结合城市与交通规划建设,从网络、设施、安全、环境、出行比例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人行道采取了一些管理措施。一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城市规划、建设、交通等部门的联动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强化步行、无障碍设施、自行车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保证慢行系统规划实施的公平和效率。二是加强交通宣传教育。针对不同人群关心的内容,采取各种手段,做好交通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强化,最终达到步行交通与机动车和谐运行的目的。三是加强慢行系统、盲道违章压占的整治,保证慢行系统、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的完善和通畅。四是开展行人、自行车违章行驶专项整治活动,整顿慢行秩序。五是建立开放的公众参与制度。利用网络、监督电话、监督信箱等方式长期接受群众对慢行道路设施问题的反映,并对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回应,从群众的意愿出发,对慢行设施不断改进。

再次感谢您对建设事业的关心。

 

南通市城乡建设局

                       2017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