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是传统建筑业与先进制造业良性互动、建筑现代化和建筑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产物。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对推动建筑施工方式变革、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对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人口调控与管理等也具有积极作用。
据了解,2016年全市全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6400亿元。海安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1066.88亿元,连续三年保持在千亿规模以上;但同时,我市建筑产业仍以传统现场施工为主,存在用工多、工期长、能耗大、污染重等问题,亟待转型升级。
2016年,装配式建筑被提到国家层面,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市政府印发的《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2015年-2023年)》,进一步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市采用现代化方式建造的项目面积达到新开工面积的10%;市区土地出让时,明确预制装配率指标提高至20%。在市场培育、人才培养、技术支撑、机制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加快了建筑产业现代化步伐。
海安以此为契机,也布局了建筑产业现代化。2016年6月,海安县被评为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获省专项补助资金3000万元。南通科达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部品生产基,苏中建设集团设计研发基地、被评为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
2016年投入使用的海安县人民医院立体停车场就采用的是装配式的建筑工艺。将传统的设计图纸拆分成单独的构件,先在工厂中生产,再在现场拼装,省去了现场模板安装、绑扎钢筋和浇筑混凝土等过程。不仅节省人力、加快速度,更重要的是标准化和现代化的理念。2017年度海安县将有10多个装配式建筑动土开工,全县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力争达15%。
2016年南通科达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混凝土预制构件项目启动,所生产的PC产品已在上海宝业碧桂园、南通职业大学、南京巩固6号地块保障房、启秀中学等项目上成功应用,并获得进沪许可证,成为上海建筑构件产业联盟成员。
海安县建管局与高新区、开发区、发改委、公管办等单位对接,重点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装配式建筑的项目落实,高新区科创中心,规划建设10万平方米,建设装配率拟达到40%以上;开发区新城花苑社区中心,规划设计近4000平方米;立发花苑社区综合用房规划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装配率控制在30%以上。
2017年是“十三五”的开局的第二年,如何继续发挥南通建筑业的优势,根据市政府改革实施意见,建议必须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推进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提高各区县新开工项目装配式建筑所占比例,并提高装配建筑的装配率。发展支柱产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继续提升和巩固南通建筑产业的优势。
具体建议为:
一、以土地出让为抓手
以“两个强制比率”(装配式建筑面积比率和新建装配式建筑单体项目的预制装配率)为发展目标,以土地源头促“两个强制比率”落地:可以组建“绿色建筑发展工作小组”,增强装配式建筑推进政策制定和工作协调的力度。以土地源头控制为抓手,将装配式建筑建设要求写入土地出让合同,保障装配式项目顺利落地。同时,将装配式建筑项目纳入建管信息系统监管,在报建、审图、施工许可、验收等环节设置管理节点进行把关。按照“区域统筹、相对集中”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达到一定规模的建设项目必须要有装配式建筑的要求,采取“两个强制比率”和“建筑规模”双控,增加项目落地的可操作性。
二、以招投标标为突破口
装配式保障房工程总承包招标,可按以下方式之一明确构件供应商的要求:一是构件供应商作为联合体成员参加投标,投标文件附分工明确的联合体协议。二是构件供应商作为分包人在投标文件中明确。投标文件应附经投标人和构件供应商双方签署的构件分包意向书,并作为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装配式保障房工程总承包招标可以进行资格预审,装配式保障房工程总承包招标评标办法宜采用综合评估法。建议采用设计、施工、构件采购工程总承包招标。装配式保障房工程总承包招标,可按以下方式之一设置投标人资质条件:一是具备与工程规模相匹配的施工总承包资质或设计资质。二是可要求投标人具备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相关业绩。
三、加大奖励和政策扶持
装配式建筑作为单项是增加了开发商的成本,但从整个项目的成本应该是降低的,装配率低的反而成本增加,因为后期还有抹灰装饰等大量的湿作业污染环境、资源浪费较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奖励、补贴力度。
研究发布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分阶段验收、提前预售等政策的实施细则,加快政策落地。研究提高装配式商品住宅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首付比例的销售政策。对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享受房产交易税费和贷款利率优惠政策。
四、推动装配式建筑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一是推广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在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鼓励采用BIM技术。在三维可视条件下建设标准化预制构件和部品数据库,开展模拟拼装、部品部件协调检查、工程量数据分析等工作,提高施工图设计精度和施工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二是实现建筑构件生产管理信息化。在预制构件生产企业推广BIM技术,利用信息模型进行模具设计、钢筋网片、骨架的制作和加工,提高构件制造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