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由: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建筑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总体偏低,资源与能源消耗严重,建筑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其中雾霾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迫切使得建筑行业需要一种更为先进的、现代的、智慧的生产方式来改变现状。发达国家的建筑业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口红利逐步消退、人工费用急剧增长和建筑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的情况下,建筑智能化、产业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未来发展方向。国家陆续出台了《绿色施工导则》、《绿色建筑行动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文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再次强调“推广智能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而智能化、产业化的基础就是建设好现代建筑服务产业园。以建筑智能化、产业化为核心理念,以产业资源整合为基础,以发展壮大关联产业为思路,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建筑服务产业园,将是推进建筑智能化、产业化的最佳平台。通过现代建筑服务产业园这一平台,能够达到技术聚集、产业聚集和资源聚集的良好效果,使建筑产业化更加理性和有序发展,进而推动建筑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立现代建筑服务产业园对于加快南通地区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拓展产业发展领域、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通市作为建筑大市,建筑业是南通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建立现代建筑服务产业园迫在眉睫。
案 据:
南通市拥有各类建设资质企业2200家,其中拥有对外签约权的总承包建工企业40多家,数全省第一。2015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约6100亿元,2016年预计达到6400亿元。“2015年度江苏省建筑业百强企业”建筑外经类名单中,全省10家企业上榜,南通市占据6席。南通早已是名副其实的建筑大市,却始终不是建筑强市,原因何在?
其一,建筑产业规模和结构不合理。建筑企业各自为政,建筑产业链不集中,分布不合理,难以发挥“1+1>2”的作用。
其二,配套政策不完善。我市虽已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未形成目标清晰的、内容完善的顶层设计,对建筑产业园的支持力度更是微乎其微,政策没有完全到位。
其三,建筑产业化推广度不高,示范项目鲜少。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制度不配套、市场接受程度不高、部品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低、建设成本高等原因,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智能建筑在推行过程中困难重重。
其四,建筑企业生产力低端化。南通建筑业仍是粗放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经营方式比较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总体偏低,资源与能源消耗严重等问题一直存在,如不能转型升级,很难提高南通建筑核心竞争力。
其五,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科技进步的关键在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筑产业化急需大量训练有素的技术型产业工人,但目前建筑企业对科研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在国家节能减排、产业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建筑产业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不仅如此,省厅还设立了建筑产业化专项资金和扶持基金,超过200亿元,着重考虑在省会城市—南京市、建筑之乡—南通市实施,用于重点支持产业化的推进和发展。因此,建立南通现代建筑服务产业园,优化升级建筑产业链,或将迎来重大机遇。
方 案:
1、加快建立以南通现代建筑服务产业园为抓手和载体的“南通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发展体系”。积极响应省委书记李强提出“强化绿色发展,高标准高起点发展重大项目”要求,在南通建立包括现代建筑服务产业园、国家级建筑研究院和企业研发中心、建筑专项股权投资和金融保险基金、国际建筑论坛和创业大赛以及建筑产业联盟等多位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最终达到通过产业发展、实现人才回归和引入、推动城市的创新、持续和和谐发展的目标。目前,江苏省现代建筑产业园鲜少,仅常州绿博园一家,建议南通市政府抓住南通建筑大市和产业化示范城市的优势,先人一步,抢占先机,积极展开南通现代建筑服务产业园的筹划建设工作,实现南通由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建筑之乡向建筑之城的转变,为南通和江苏建筑业转型提档升级提供“一站式”快捷服务。
2、明确现代建筑服务产业园功能布局。建议南通市政府结合现代建筑产业化当前形势,抓住发展机遇,加快落实南通现代建筑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定位,明确园区内功能布局。初步设想将园区划分为5个功能区:①科技创新区。以产业化研发、技术转移、国内外一流院校产学研中心、孵化中心以及设计为抓手,研究、转化和孵化国内外各种建筑技术,推进相关评价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②各种体系的中试和示范区。展示混凝土装配式体系、钢结构体系、被动式建筑体系等各种现代建筑体系,充分体现各体系的优势及发展方向;③生产园区。建造绿色、环保、低能耗的现代建筑产业化生产基地,根据全产业链需求,不缺项,也不重复投资造成浪费;④职业培训区。以技术培训和人才培训为核心内容,使之成为南通现代建筑产业的“黄埔军校”;⑤电商平台区。引入“建筑业+互联网”发展模式,致力打造未来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互联网生态圈。
各功能区分工不同,同时又紧密合作,最终形成一个以政府主导,龙头企业推动,研发设计、工厂生产、总承包施工、运行服务、金融投资及技能教育和培训等全产业链集聚为核心的现代建筑服务产业园。
3、完善配套政策支持。鼓励现代建筑服务产业园建设,建议政府在现代建筑服务产业园用地价格费用方面推行优惠政策,并在土地拍卖时设置一定的附加条件,避免无序竞争。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园区内建筑产业现代化企业实行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落实引进技术设备、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购置机器设备抵扣增值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免征或减半征收所得税等优惠政策。
对园区内建筑产业现代化企业的创新发展给予财政金融支持,充分利用市政府现行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等各类扶持政策,采取财政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支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企业创新发展和工程项目建设。
4、打造示范项目,推广智能、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建议南通市政府引导市场形成对智能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认可度,积极推动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市级示范工程建设,打造行业标杆和模版。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提高建筑设计和建设水平,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培育具有工程总承包实力的企业从技术研发、引进和集成,形成全套解决方案。以行业先进企业为导引,促进南通现代建筑产业快速有序发展。
5、引导南通市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实施南通市建筑业转型优化升级工程,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引导开发、设计、工程总承包、机械装备、部品构件生产、物流配送、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技术服务、金融投资及技能教育和培训等行业企业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加快转型升级。
以江苏省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联盟为契机,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省建筑产业化发展战略,成立南通市建筑产业化发展联盟,形成良好的全产业链互动,产业要素共享的协同发展局面,将南通建筑企业纳入园区进行统一协作,提高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加政府税收,推动南通市建筑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
6、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现代建筑产业化高端人才。与现代智慧建筑产业研究院、专职高校以及专业平台进行合作,如南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打通院士工作平台,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通道,为南通现代建筑服务产业园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并通过举办中国南通国际智慧建筑论坛和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持续打造南通建筑产业和建筑企业的国际品牌影响力,集聚一批建筑产业现代化高端人才团队和优质企业,特别是瞄准遍布世界各地的南通籍建筑行业的本土人才资源,筑好产业的梧桐树,外地优秀人才招引回南通。加强对研发设计、部品生产、运输、施工、监理监测等专业人员技术培训,提高管理部门和企业各类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建立有利于现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长效机制,扶持建筑劳务企业发展,着力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为南通建筑业累积人才,为南通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特别的,通过南通现代建筑服务产业园的建设,将南通建设成建筑强市、建筑之城、长三角经济北翼中心,辐射苏中苏北;同时将南通现代建筑服务产业园着力打造成省级乃至国家级示范建筑产业园,建成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建筑产业绿博园”,为全国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南通现代建筑服务产业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