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提出者: 许薇 提案号: 053
标题: 关于完善中心镇教育配套的建议
提案内容: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心镇上联城市、下联农村,对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重点推进中心镇建设,通过加快中心镇学校、医院、大型超市、文体中心等公共设施的配套,使中心镇具备了生产生活必须的各类要素,增强了集聚力和综合服务功能。但对照中心镇的功能定位以及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镇的功能配套特别是教育配套与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在课堂软硬件配备、教学器材的配置、多媒体的应用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提升,但对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宿舍等设施的建设还不够重视,学生的住宿、就餐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是学校布局不合理。乡镇合并带来的学校撤并,导致学校的布局与生源的分布存在很大的错位,有的学校生源不足,有的学校却大班化现象严重,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是教育体系不完备。从学前教育到中小学教育,教育体系还不完备,资源还不均衡,各中心镇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以提议人所在的如皋市磨头镇为例,在原有的磨头高中撤并后,镇区只剩下一所初中,无法满足本镇及周边群众的教育需求,更谈不上集聚人气,吸引外来人才。
教育是发展永远的生命线,实施城乡教育统筹,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尤为重要。我们应当采取措施,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努力提升中心镇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心镇的功能配套和承载能力,建议如下: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备中心镇教育体系。建议由县级党委政府制定规划,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完善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再到高中教育的教育体系,在资金和政策上向中心镇倾斜,把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起来,不断完善中心镇教育配套。
二是统一标准,规范化中心镇学校(含完全中学)的建设。由教育主管部门明确学校硬软件建设的标准,由镇级党委政府统筹,镇级教育主管单位牵头按高标准规范学校的建设,提高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引导中心镇周边地区的生源向中心镇的学校集中,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三是推进多样特色优质发展。引导中心镇学校基于自身办学条件和生源特点,找准发展定位,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上下更大功夫。
承办单位: 主办: 教育局 协办:
答复日期: 2017-06-28
答复内容:

许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中心镇教育配套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人口及学生流动、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等,如皋市基础教育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如存在学校布局不够合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教育资源还不够均衡等问题。为完善如皋市教育配套,特别是中心镇教育配套,我局将督促如皋市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依据《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一体化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苏政发〔2017〕1号文)及如皋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如皋将新建幼儿园19所,改扩建幼儿园16所,义务教育阶段将新建、改扩建校舍项目38个,普通高中新建、改扩建校舍项目25个,职业教育学校新建、改扩建校舍项目9个。这些项目的逐步推进,将有效缓解目前部分学校存在的大班额现象,进一步改善学生的住宿、就餐条件。

    二、依据相关规定,高级中学(含中等专业学校)的配备为10万人左右一所。如皋目前现有普通高级中学8所,公办中等专业学校2所,民办职业学校3所(含体臣卫校如皋办学点),基本满足了群众的教育需求。南通市中心镇还未明确前,如皋市政府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在优化普通高中布局时撤并了部分学校,但随着如皋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推进,城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同时二孩政策的实施,必然对学校、医院等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出新要求,届时我们将依据城镇发展要求,督促如皋市修编教育发展规划,优先考虑在中心镇建设普通高级中学,以满足群众需求。

    三、依据省定办学标准(苏政办发〔2015〕45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的通知》),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依据上级要求,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人口和学生流动、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及办学标准的实施,学校发展将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为切实解决当前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近期我们正在督促如皋市修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报如皋市政府批准后报送南通市教育局汇总后报送省教育厅,并纳入城镇规划严格实施。

 

                                南通市教育局

                               2017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