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提出者: 陈霞 提案号: 077
标题: 关于施工企业如何在短时期内抢占预制装配建筑市场的建议
提案内容: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推广装配式建筑将使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施工机械装备率提高1倍。
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制定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完善部品部件标准,实现建筑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鼓励建筑企业装配式施工,现场装配。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住房城乡建设部根据《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的要求,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50%以上。
《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明确了未来5年~10年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1)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市场机制和发展环境、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体系基本成熟,形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成套技术,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城市、产业基地、技术研发中心,培育一批龙头企业。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20%以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30%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采取装配式建造的比例达到40%以上。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比率30%以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全装修成品房面积比率达到50%以上。
2)到2025年,建筑品质全面提升,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企业和产业体系。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50%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采取装配式建造的比例达到60%以上。全面普及成品住宅,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比率50%以上,保障性住房的全装修成品房面积比率达到70%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装配式建筑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加入到装配式建筑的建设大军中。在各方共同推动下,2015年全国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米~4500万平方米,近3年新建预制构件厂数量达到100个左右。
江苏省制定采用装配式建筑招标规范,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起草了《关于装配式房屋建筑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2017年江苏省住建厅针对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统一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计算口径,规范装配式建筑目标任务考核、省级示范工程创建等工作,于2017年1月23日发布“苏建科〔2017〕39号”文“关于发布《江苏省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的通知”。
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特点:1)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2)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而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3)采用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理想状态是装修可随主体施工同步进行;4)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构件越标准,生产效率越高,相应的构件成本就会下降,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5)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
现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大力推广使用预制装配式房屋。2017年上海预制装配式房屋要占新开工程面积的70%,北京也要达到50%。南通建筑业是江苏的建筑强市,江苏又是建筑大省和建筑强省,如何能在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中,抢占市场制高点,成为下一个五年,南通建筑施工企业凭核心竞争力重新洗牌后仍然占据全国领先地位。本人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南通的施工总承包企业,除了中南集团南通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已涉足这个领域2~3年,其它的特、壹级施工企业,几乎没有涉入或者就是涉入,也是作为分包单位。如果不能在1~2年的时间里,抢占预制装配建筑市场,并且能分得一定的份额,无疑将关系到施工企业未来几年的发展甚或是生存问题。
导致目前,南通许多特、壹级企业还没有能涉入预制装配建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要想涉入预制装配建筑,很多施工企业要在后方建立预制部件生产基地,投资相对较大。
二是,很多施工企业,缺少相应的从事预制装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
三是,没有相应成熟的施工工艺和标准,工程投标时,不能很好地投标报价。
四是,很多施工企业对转型升级还没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还认为这有点象以前的周期性调整,在坐、等、靠,而没有清醒地看到,这次结构性调整,你不抢抓这个机遇,未来在这个领域你将丧失很多机会。
五是,政府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因不同的城市而差别很大。
为此,结合南通市目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的发展情况,作为人大代表,希望推动装配式房屋建筑项目快速健康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招投标方面。在推广期(2017年—2018年),装配式房屋建筑项目的设计单位选择,可采用邀请招标或直接委托的发包方式。鼓励各地招标人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模式建设装配式房屋建筑项目,并允许联合体投标。在推广期对于装配式房屋建筑项目,因只有少量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发包。装配式房屋建筑项目可以采取资格预审方式,招标人在资格审查条件中可以设置类似业绩条件,可以要求投标人具备工厂化生产基地和相应预制构件的生产及安装能力。装配式房屋建筑项目的评标办法宜采用综合评估法,综合评估法中类似工程业绩分,可以设置比较高的分数。装配式房屋建筑项目施工招标应设置最高投标限价,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最高限价的组成范围。装配式房屋建筑±0.00以上结构部分的建筑工程最高限价应当不超过同口径现浇结构±0.00以上部分建筑工程造价的115%。
第二,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营造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设计、建造、使用绿色建筑的内生动力。
第三,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要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积极推行住宅全装修,鼓励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
第四,推广应用6类预制部品。第一类为非砌筑类型的建筑内、外墙板;第二类为满足建筑装饰用的制品;第三类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包括楼梯、叠合楼板、阳台、雨蓬等;第四类为预制主体结构构件,包括框架柱、框架梁和次梁、抗震墙板、连梁等;第五类为钢结构和轻型钢结构用的构配件;第六类为其他符合标准化设计、工厂加工、现场安装条件的建筑部品,调整产业布局,完善资源配置。一是在本市、区、县扶持建设若干家预制部品生产企业,使生产能力适应产业化住宅建设需要。鼓励规模较大、技术能力较强的构件厂调整产品结构,更新生产线;扶持大型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转型为预制部品生产企业;支持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大型企业投资预制部品生产。二是鼓励传统建材企业向以住宅产业化为特点的部品生产企业转型,形成3至4家大型骨干企业。
第五,加强产业化住宅设计、审查和预制部品的管理。一是从事产业化住宅工程设计的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行业和江苏省颁行的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执行,切实保证设计文件的质量。住宅产业化专家委员会对住宅产业化项目及超出现行规范标准的结构体系安全性等进行初步论证并提出论证意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施工图审查机构根据住宅产业化专家委员会论证的初步意见和现行规范标准做好住宅产业化项目的施工图审查工作。二是对于建筑外墙挂板、非砌筑类型的建筑内墙板、建筑装饰构配件等各类预制构配件产品,生产企业应提供全套符合国家、行业和江苏省规定的产品说明书和相关的技术参数、使用要求、适用条件等说明。对于在产业化住宅工程项目中使用效果良好的产品和企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定期公布产品名录等方式予以公示和推介。对于不良产品和企业,在产业化住宅工程项目中应坚决予以取缔。
第六,除了明确采用产业化建造方式的商品住房项目,若开发单位申请采用产业化建造方式,在通过市建设、发展改革、规划、国土和财政主管部门审批后,适用面积奖励政策。对奖励部分建筑面积,研究给予适当优惠政策。除了明确采用产业化建造方式的政策性住房项目,若开发建设单位申请采用产业化建造方式,在通过市建设、发展改革、规划、国土和财政主管部门审批后,由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成本确定销售或租赁价格。
第七,根据产业化住宅特点,制定专项监督方案。通过试点工程,探索建设行政和质量监督部门对构配件质量监督的运作机制,建立职责清晰、运转流畅的监督机制。各类预制混凝土部品必须经市住宅产业化专家委员会认定,获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颁发的准入证后方可进场使用。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配合建设质量监督部门对部品生产过程实施延伸监督。
第八,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专业人才。一是加大企业人才培训支持力度,促进住宅产业企业与相关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培养实用技术人员。二是依托试点、示范工程,通过企业内部培训,培养具备建造相关专业技术及生产、操作经验的职业技术工人。三是加强劳务企业管理,建立用工与培训长效机制。
总之,装配式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与现浇施工工艺相比,装配式结构有利于绿色施工,更能符合绿色施工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噪音、防止扬尘、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减少场地干扰、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和能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且,装配式结构可以连续地按顺序完成工程的多个或全部工序,从而减少进场的工程机械种类和数量,消除工序衔接的停闲时间,实现立体交叉作业,减少施工人员,从而提高工效、降低物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为绿色施工提供保障。另外,装配式结构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垃圾,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竹木材、废弃混凝土等。特别是住宅产业化对于转变住宅发展方式,推动住宅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促进住宅建设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承办单位: 主办: 建设局(建工局) 协办:
答复日期: 2017-06-29
答复内容:

尊敬的陈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施工企业如何在短时期内抢占预制装配建筑市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建筑业是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年来,全市建设系统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了建筑业健康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累计23000亿元,年均增长16.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2016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突破6400亿元,利税总额近500亿元。目前全市聚集2200多家建筑企业,其中特级资质企业15家,一级资质企业188家。4家企业入围“ENR最大国际承包商250强”,7家企业入选“中国承包商80强”;11家企业入选“中国建筑业竞争力百强企业”。累计获鲁班奖91项,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步较早,从2007开始,中南集团与东南大学以及澳大利亚相关专业公司、龙信集团与日本鹿岛公司先后合作建立了装配式建筑研发平台,并开展了相关工程实践。2015年,我市被评为全省首批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同年6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装配式建筑“三步走”的发展阶段,以及“比全省提前两年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1.试点示范期(2015~2017年),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每年提高4~5个百分点,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达到10%以上。新建成品住房全装修率达到15%以上。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应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化技术进行设计建造。全市初步建立起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标准和质量等体系框架。

2.推广发展期(2018~2020年),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市场环境较为成熟,形成一批以优势企业为核心、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产业集群和产业联盟,基本形成和逐步完善质量可靠、适合市场需求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全市大中型以上项目应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化技术进行设计建造。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新建建筑预制装配率达到25%以上,装饰装修装配化率达到30%以上,新建成品住房全装修率达到40%以上。

3.普及应用期(2021~2023年),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建造方式成为主要建造方式,工程建设中普遍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化技术。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新建建筑预制装配化率均达到50%以上,装饰装修装配化率达到60%以上,新建成品住房全装修率达到50%以上。与2015年全市平均水平相比,工程建设总体施工周期缩短1/3以上,施工机械装备率、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建筑产业现代化建造方式对全社会降低施工扬尘贡献率分别提高1倍。比全省提前两年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目标。

围绕这三个阶段,我们将按照你的建议,从五个方面扎实推动我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务求实效。

1.打造产业生产基地,按照产业规划要求和区域发展实际,积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和研发平台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形成规模化建筑产业链,实现建筑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全市形成5~6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或基地。扶持8~10家规模合理、创新能力强、机械化水平高的部品生产企业,实现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基地和产业链的全覆盖,满足市场不同需求。

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健全以政府搭建平台、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企业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成1~2家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加大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结构等建筑结构体系研发力度,尽快形成标准设计、部品生产制造、装配施工、成品住房集成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争取纳入市、省乃至国家级标准体系。

3.强化特定市场引导,以住宅产业现代化为重点,对保障性住房、棚户区与危旧房改造等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项目以及国有资本开发的工程项目,率先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和全装修成品住房进行建设。对以招拍挂方式供地的建设项目,结合建筑产业现代化目标要求,将预制装配率、全装修成品住房率等指标纳入地块规划设计要点。通过政府投资项目的带动示范效应,促进产业现代化市场的培育。

4.落实政府优惠政策,对采用现代化方式建造的建设项目,给予建设单位一定的生态建设专项资金补贴。对征收的墙改基金、散装水泥基金、扬尘排污费即征即退。办理规划审批时,其外墙预制部分建筑面积(不超过装配式建筑单体地上规划建筑面积之和的3%)可不计入成交地块的容积率计算。购买全装修商品住宅,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按政策允许范围内最低首付比例执行,并给予购房者房款总价相应的补贴

5.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千人计划”“333工程”等培养引进一批建筑产业现代化高端专业人才,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适应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开展多层次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知识培训,提高行业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依托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建立有利于现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长效机制,扶持建筑劳务企业发展、着力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南通市城乡建设局

2017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