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提出者: 张娟 提案号: 042
标题: 关于对历史文化名镇开发、保护、利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的建议
提案内容:

古镇白蒲为全国重点镇,全国民间艺术之乡,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镇区有省文物保护单位(明·清民居共25户);如皋市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历史建筑10处;现存街巷19条3870米;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如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这几年我镇为上列成果先后投入近千余万元。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 为此去年6月镇政府又聘请南通规划设计院正在编制“省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镇博物馆修缮规划”;为了沟通古镇整个交通体系,去年又投入5000多万元,修缮提升了蒲塘路,这就使宋代市大街、秀才巷、驷马桥巷、史家巷等历史街巷成为完整互交的体系,以上这些都为保护、修缮、利用历史文化名镇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鉴于白蒲镇市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较多,修缮利用资金压力特大,加之由于历史原因,白蒲镇财政赤字大,自身财力拮据,本着“国家文物保护法”几个一点的要求,建议市政府加大对省历史文化名镇修缮经费的投入,实现白蒲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共同为我市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作出应有的贡献!
 
附2015年白蒲历史文化名镇修缮.利用项目简介:
    一、建立“镇级历史博物馆”为我省唯一省文物保护单位---白蒲”美国长老会”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共五栋18间,修缮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 1933年租给美国传教士设白蒲“长老会”做基督教堂,租期99年。美国传教士对原建筑又加以修缮,建成一幢两层中西结合式楼房,特别增添了烤火用的壁炉及传教士专住的宿舍,(青砖上显有烧制时英文记印)为南市内唯一保存完好的中西结合式建筑。此处又为重要战争纪念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双十协定) ,但国民党背信弃义,于停战协议生效前即1946年1月13日子夜,在白蒲镇打响了内战第一枪!在我军民一再强烈要求下,北平执行部为实地视察华中前线冲突情况,促成停战命令在华中的彻底实施,决定在徐州执行小组下再设一个淮阴小组,负责到苏皖一分区白蒲等地进行调处。淮阴小组17人来白蒲,假座长老会搁楼为谈判会议地址。故白蒲”美国长老会” 成为革命战争遗迹重要纪念地,有激发民族自信心、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价值。经南通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预算须资金 1500万元。
    二、修缮钱庄、典当行、古戏 更楼
    省文物保护单位---白蒲钱庄 典当行 古戏台更楼为我市保存完好的金融,文艺遗存,该建筑群始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修缮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 ,共6栋25间,旧时此地为金融中心,行主为招览生意在钱庄 典当行内起更楼建戏台演戏唱堂会热闹非凡。白蒲四乡民众凡提到“钱庄”、 “戏台”,就知道是指“白蒲”地名。修缮对研究古代金融,文艺十分重要。经南通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预算须资金800万元。
    三、市大街路面及各线路系统整顿修缮
    市大街乃白蒲镇中心大街,请本镇志载宋代称之为“正街”。 是南通市内保存完好的街巷之一。市大街西依傍通杨运河,南北长达三华里,街宽约四米。街道中心以60X40厘米的花岗岩麻石板铺设。石扳上刻有各种吉祥图纹、既防滑又美观。两侧铺有碗口大小卵石,形成很有规则的整体街道。大街两边各式店面,东西相向,鳞次栉比,不下数百家,都是青砖小瓦、砖木结构的平房或楼房。店面房与生活、生产用房相连,俗称“连家店”或“前店后坊”,集经商、居家、生产于一体。也有较大商家建有两层小楼,上层临街开窗,可观街赏景,亦有作家居或货仓用,也有作餐馆、酒家设“雅座”之用。这些建筑群黑白分明、条线流畅、古朴雅典、结构严谨、重檐翅角、华美庄重。不少店面还塔建过街天棚、用以防雨遮阳。各店铺门面均为活动木料橽子门,晨开晚烊。店内柜台呈“一”或“L”型摆置,柜外留些空间,称为店堂,备有板凳,可供顾客休息。大多数店家为表示诚信,招徕顾客,常在柜顶头竖以店号招牌,或曰:“真不二价”、“童叟无欺”。店主不惜成本,邀请名人、书法家书写招牌并贴真金箔,俗称“金字招牌”。整条大街拥有经销杂货、百货、粮油、木竹、花行、水菸、茶叶、中西药、衣服、瓷器、金银等众多商家。还坐落着不少的酒坊、糖坊、粉坊、豆腐坊等手工作坊。闻名大江南北的 “三香斋”茶干、黄酒、蟹馅鱼圆等长寿食品就在这条街上面市。每逄重大节日或庙会,市大街张灯节彩,灯火通明。耍龙灯,舞彩狮,踩高跷,荡旱船,沿街表演,载歌载舞,所到之处,店家献茶敬烟、发送 糖果热闹非凡。根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方案修旧如旧修复。需费用2000万元。
承办单位: 主办: 如皋 协办:
答复日期: 2016-07-04
答复内容:

尊敬的张娟、姚泽明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对历史文化名镇开发、保护、利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的建议”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历史文化名镇(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地方政府和市民群众都有责任和义务将它们保护和继承好,这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白蒲镇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镇区现存多处历史建筑,并拥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如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千方百计对古镇街区的保护、开发给予扶持。白蒲镇获评全国重点镇后,市级层面在税收和土地等方面制定了优惠政策,并在财政体制结算中给予了适当倾斜。同时,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白蒲镇被列为全国首批建制镇示范试点,获中央财政每年2000万元(连续三年)转移支付补助,为古镇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市财政局会同文广新局争取到省文化产业扶持资金100万元,专项用于白蒲古镇的保护和开发。

今年以来,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加之受营改增等税收政策影响,财政增收与刚性支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下一步,我们将多措并举,强化衔接,化解瓶颈,促进白蒲古镇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积极争取资金。加强沟通协调,科学包装项目,一方面做好向省财政厅、文物局申请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工作,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省和南通市级旅游专项扶持资金,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指导景区创优升级,及时兑付相关创建奖励资金。二是加强业务指导。邀请相关文物专家,指导白蒲镇开展古街巷、古建筑及相关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根据《文物保护法》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相关规定,文物修缮工程需完善相关手续,保证文物主体安全,并与周围历史风貌和环境相吻合,市规划、文广新等部门将加快审批流程,切实做好服务。三是支持景区打造。白蒲镇是白雪线乡村旅游养生带规划的重要支点,通过将镇区旅游开发项目纳入市级旅游招商项目库,吸引有实力的旅游投资集团(管理公司)参与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将白蒲镇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旅游资源作为对外宣传促销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区域知名度。待片区硬软件打造取得阶段性成效,具备一定的接待能力后,将其纳入区域旅游经典线路,成为旅游合作线路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有效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最后,衷心感谢你们对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如皋市人民政府

                           2016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