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提出者: 从晓 提案号: 279
标题: 关于在学校设立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议
提案内容:
中国教育小学、中学追着名校走,到填志愿时,学生不知道报什么专业。到了大学毕业,就业前很迷茫,就业后乱跳槽,这都是因为没有及早进行生涯规划所致。
生涯规划,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对他的生涯做一个最适合他的妥善计划与安排,并且能够运用环境资源,在短期内充分发挥自我潜能,达到各个阶段的生涯成熟,适才是所,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圆满地完成既定的生涯目标,这样的人生规划,我们可以称为“生涯规划”。
学者们普遍认为,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一)对青少年进行生涯教育的意义
中学生处于青年早期阶段,青年早期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时期,是生涯发展的关键点。按照生涯规划的理论,在中学阶段,学生应当发现他们的兴趣和能力、为某一方面的兴趣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逐渐确认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并为之努力。中学阶段生涯教育的焦点是教给学生生涯规划的方法,学习拓展和识别自己的兴趣、能力等个人特质,尝试对某一项或某几项兴趣方向进入较为深入的探讨,了解与其关联的专业、职业、工作、生活方式等,建立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生涯之间的关联,为自己将来的生活方式作初步的选择,但这种选择是开放性的,并不表示他不能从事其他行业。生涯规划需要帮助中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让学生有机会想像“未来的我”,对于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来说,生涯规划为他们认识自己和世界提供了机会。
(二)南通青少年生涯教育现状
我们面临的现状是:家长和老师一直都告诉学生要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考个好大学,但却很少让学生去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思考自己长远的发展方向。 “一心只读圣贤书”, 到了将近成年的年龄还丝毫没有职业意识和生涯发展的观念,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现实。具体来说,存在如下两大问题:
首先是生涯教育的普遍缺失。由于中国家长、教育者和教育机构没有对孩子从小进行职业发展的指导,以至青少年普遍没有生涯规划意识,学生们的脑子里只有中学学到的知识,却不知道这些知识和自己的将来有什么关系,导致了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脱节,同时,这也正是许多孩子学习没有动力的原因之一。实际情况中,许多中学生不是不愿意为自己的兴趣努力,而是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觉得什么都没意思”。他们常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知道我不喜欢什么,但是我不知道我喜欢什么”,同时,他们对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探索和拓展自己的兴趣也并不了解。
另一方面,生涯教育方式单一。即使在开展生涯教育的教育机构中,其方式和所涵盖的内容也并不完整。“生涯教育”往往被教师和家长们局限在“志愿选择”或“职业指导”内,最终往往只体现了家长和教师的意志,学生作为主体的意愿和兴趣都被忽略了(或者说,有些学生,根本还没来得及发展自己的兴趣,就已经跨入了大学)。由于学生没有从小得到应有的科学的职业发展指导,孩子职业意识的培养和人生发展受到了阻碍,大学毕业后又造成了工作满意度低,频繁跳槽等等现象。
放眼看世界,美国的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早,发展成熟;生涯规划教育颇为成功的台湾,已经将生涯教育纳入小学课程;就是和我们一江之隔的江南,中学生涯规划教育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笔者曾在无锡天一中学听过一节有关生涯教育的班会课。行动的落后往往是由于理念的落后,如果南通教育不重视这个问题,南通教育将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上落后于同类城市,高考大市的意义止步于高考成绩。
建议:
⑴开设生涯规划课程
生涯规划课程是帮助学生探索自我、树立生涯规划理念、了解生涯规划方法并付诸实施的课程。目的是将学生的视野从校园引向现实世界,尽早把当下的学习与未来的职业生涯联系起来,其前提是学生要了解自身的能力。可以利用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围绕 “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和“我如何到那里?”三个问题而达到规划自己生涯的目的。
⑵要有专职的生涯规划教师
大学都设有学生生涯规划办公室,中学不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但应配备至少一名专职教师,该教师必须有生涯规划教师资质,定期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辅导。
⑶在日常教学渗透生涯教育的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涉及到所学专业和职业的选择,背后更多的是一个人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因此,不管是在高中还是初中,生涯教育都应该渗透日常教学活动之中。
无论是历史、语文、生物、物理、数学、化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可以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在这些学科中,每一个定理、作品、方程式、历史事件的背后,都站着一位或一些伟大或特殊的人物。教师可以借由背后的人物故事中,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人生发展历程、人生关键事件,探讨他们对于自己所选的事业的坚持和付出、看到她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特点,从而在学生心里播下职业和生涯的概念。
承办单位: 主办: 教育局 协办:
答复日期: 2015-06-30
答复内容:

从晓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学校设立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高中生生涯规划就是学生在了解自我现状和未来职业的基础上,确定职业和人生目标,制定相应规划,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条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完善自身素质,积极应对升学和就业,达成自己的职业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过程。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包括课程在内的生涯规划资源建设。今年初,我们根据《南通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任务要求,开展了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与评估工作。下发了《关于开展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与评估的通知》,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积极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各普通高中要积极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带有阶段性和普遍性的问题,积极预防、主动介入高中学生在理想、心理和学业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启动普通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与评估工作,到2017年,各县(市、区)在普通中学至少各建成1个示范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其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将是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的主要任务之一,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特长,指导学生规划好自己的学习专业和职业生涯。

二是进一步加强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队伍建设。学校要至少应配有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将专、兼职教师在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的工作量计入绩效考核。建立学生发展导师制,受聘的导师原则上不少于学校教职员工的1/3,导师(特别是心理健康教师)的选聘要规范,所有导师必须持证(校级以上培训合格)上岗。受聘的导师每学期要接受校本培训,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

三是认真实施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相关课程与活动。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要开设心理健康、学业指导、生涯规划选修课,开展专题讲座、个体咨询、团体咨询、电话网络咨询、朋辈咨询等活动。要辅助和指导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家长开展教育工作,开发并开设好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成长。学校广播有学生发展指导教育工作栏目,每月至少安排1次学生发展指导教育工作的相关内容;学校报刊有学生发展指导教育工作栏目,每2期至少刊登1次学生发展指导教育工作的相关内容;学校建有学生发展指导教育工作网站。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2014年底印发的《南通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和德育工作会议要求,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任务,针对我们中小学教育缺乏对学生的生涯规划问题,找准工作方向,创优工作机制,对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进一步加强研究,建议学校积极开发并实施生涯规划课程,为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科学择业拓展新的天地。

                                  南通市教育局

                                 2015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