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提出者: | 顾玲 | 提案号: | 286 | |
标题: | 关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 |||
提案内容: | 由于受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义务教育财政负担机制、区域内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办学特色等因素的影响,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优质资源不足,也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发展。目前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师资力量上,重点学校集中了太多的优秀教师,而普通学校则几乎没有,这是造成两类学校差异的主要原因,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教师这个主要资源的合理配置。 针对上述事宜有如下不甚成熟的建议: 1、通过提高优秀教师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来均衡教师这类资源,特别是要提高普通学校和农村学校教师的待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2、从本区域城乡总体发展规划的角度修编教育发展规划,适应未来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达到教育设施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合理调配城乡教育设施布局,促进城乡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 3、制定学前教育规划,也将其纳入地方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地方基础教育发展规划; 4、加快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整体规划,扩大办学规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5、继续强势扶持农村教育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快对农村学校的改造,成为同样具备现代化教育条件的新学校; 6、关爱弱势群体,外来民工子女享受同等教育待遇,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特别是民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扶持和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合理流动,结对帮扶,促进城乡学校师资均衡配置,实行教师交流制度,加强对普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智力支持和培养力度,促进城乡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向农村学校倾斜的编制政策,引导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工作。 总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推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进教育公平,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社会更加和谐发展。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教育局 | 协办: | |
答复日期: | 2015-06-30 | |||
答复内容: | 顾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多年以来,南通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2009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和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为主攻方向,以“一手抓办学条件的标准化,一手抓办学行为的规范化”为主线,加快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的优化、均衡配置,下大力气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2013年,我市各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检查验收,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地级市。今后,我们将积极吸纳您的建议,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市农村学校在校生人数正在逐年自然减少,大城镇教育格局初步形成。我们将在教育人口向城区城镇聚集的发展趋势下,积极统筹谋划,合理配置城镇教育资源,并继续推进集团化办学和组建教育共同体,通过强校对弱校的“经验传输、文化共建、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等形式,促进城乡学校和城镇强弱学校的均衡协调发展。 二、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以经费投入、班额标准、师资配备和人员资质为重点,开展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执行情况和公办园建设情况专项督查,推动各地落实五年行动计划。指导与协调相关县(市、区)开展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大优质、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力度,明确各地公办园建设任务和省优质园创建目标,组织开展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复审工作。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申报和省市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建设为抓手,抓好幼儿园教师省级网络培训,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指南》精神。 认真开展全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现状专题调研。各校要切实加强学科教材的“融入”与“整合”,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提高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水平。积极开发、实施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社会实践类以及大学先修课程和引进国际课程等校本课程,加快构建宽领域、多层次、重选择、重个性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展学分制、选科制、走班制的探索与实践。推进普通高中特色项目建设,推出一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优秀成果,出台特色学校(项目)评估办法,所有普通高中均建成1—2个特色项目(课程),努力构建多样化、可选择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三、关爱弱势群体,不断提高外来民工子女教育内涵 一是紧抓推进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项目契机,进一步推动政府加大投入,确保随迁子女比例较高的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增强公办中小学接纳能力。 二是开展融入教育,以新市民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随迁子女在学习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快速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进一步规范师资交流,形成均衡配置新格局 2014年8月,教育部联合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师〔2014〕4号)。《意见》要求“从2014年开始,国家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我市各校近几年来,每学年符合条件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15%,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基本不低于交流总数的15%。今后我们将要求各校加强沟通协商,树立大局观念,克服师资结构差异带来的困难,确保交流教师尽可能学科对等或相互补充,要关注交流教师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工作方法上的融合,发挥参与交流的骨干教师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实现师资队伍一样强,促进资源均衡配置。 五、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立资源共享新平台 2014年底,教育部在全国启动实施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全市各校将充分利用“改薄”这一契机,对照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要求,做好办学条件上的“补短”与“补缺”工作。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在教育、教学资源的联合开发、共享共用,教育、教学手段的优化整合,数字化学习的推广运用以及联合办学体成员学校间的一体化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促进资源共享中的作用,为联合办学与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手段与平台。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抓好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进教育公平,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南通市教育局 2015年6月1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