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南通年鉴(2017) > 人物
已故人物
来源:南通年鉴 发布时间:2018-03-01 字体:[ ]

【保育钧】保育钧(1942—2016),男,蒙古族,江苏南通人,1942年5月出生,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知名报人、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2016年5月31日逝世,享年74岁。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67年任《人民日报》记者、理论部编辑、组长。1969年先后在解放军某部农场、人民日报社干校劳动。1970年任人民日报社国内部编辑、政文部负责人、科教部主任。1980年任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委员兼第3版主编。1986年任人民日报社编委、秘书长兼老干部局局长。副总编辑兼秘书长、老干部局局长,1988年任副总编辑兼华东分社社长,中华全国报纸行业经营管理协会会长,中国卫生记者协会副主席,中国广告协会副会长。1996年1月调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1998年起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第十届全国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报纸行业经营管理协会会长。2009年3月19日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副主席。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件运输分会高级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国际发展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劳动学会顾问、北京大学中国软实力课题组终身顾问、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高级顾问。1966~1995年,他采写和签发的新闻不计其数,他签发的在1984年国庆阅兵时拍摄的照片《小平,您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佳话。到全国工商联任职后,他潜心研究民营经济,并长期致力于争取中国民营企业公平发展的地位,由于直率敢言,有媒体称之为“保大炮”,他曾表示,“打破国企垄断,让民企获得与国企平等的发展机会与地位是我的理想。”他还发表过“民企要断掉跟权力拉近乎的念头”“政商关系问题就是要真正把权利关到笼子里,简政放权、公开透明,真正为企业服务”等观点。在任职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期间,保育钧提出“私产入宪”的理念。他认为,既然承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就要公有与非公有一视同仁、共同发展,公有财产与私有财产一起保护。2002年3月,保育钧向全国政协提交《健全财产法律制度,加强私有财产保护》的提案。2004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保护合法私有财产。

image.png

【陈达】陈达(1937—2016),男,汉族,江苏南通人,193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杰出的国防科技工作者、著名核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委、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在苏院士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医学物理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江苏省医学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7月22日逝世,享年80岁。1957~1963年,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习。198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2001年受聘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职期间,他将核科学与材料学、医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域研究作为发展方向,创建“核科学与技术”新学科。由他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南航核科学与工程系逐步发展壮大,建成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本科、硕士和博士专业人才。200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9月,由陈达领衔申报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工业物料成分实时在线检测仪器的开发和应用”获批。陈达长期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在核诊断学领域中取得多项研究成果。研究在特定条件下各种核素的分凝规律及其关联关系,创造性地解决裂变燃耗的测试技术难题。研究某些核材料在深度燃耗后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快速放化分离技术的基础上,创建“增长法”诊断技术方法。创建极端条件下诊断中子剂量的放化法。解决在本底干扰严重、反应体系复杂情况下的放射化学诊断学的取样系数技术难题。领导并完成铀氢锆脉冲反应堆工程建设。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项,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项。

image.png

【张非武】张非武(1916—2016),女,汉族,江苏南通人,1916年12月出生,是南通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清末状元张謇的长孙女。2016年9月9日逝世,享年101岁。1937年,“八一三事件”爆发,在家国危亡之际,张非武加入“抗日义勇宣传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并于年底随军转战苏北和鲁南。在战斗中,她在完成抗日宣传和报纸编辑工作的同时,还参加部队伤员的救护、弹药的运输工作,被称为“状元之门花木兰”。1948年11月张非武和丈夫赴台湾发展事业。1981年她与子女一起创办“台湾程欲明学术基金会”,以全额奖学金形式资助有志学子留学并完成学业和科学研究。2013年,“台湾程欲明学术基金会”在江苏省南通中学设立“金鳌奖学金”。至2016年,“金鳌奖学金”累计发放四届。

image.pn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