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519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 南通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2-10-10 累计次数: 字体:[ ]

丁俞斌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公共墓园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建议》收悉,经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以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契机,持续深入推进殡葬改革,促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大力倡行文明、环保、绿色祭祀新风。

一、坚持规划先行,统筹谋划殡葬设施规划布局。殡葬工作事关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社会稳定。我市各级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公益性为主体、营利性为补充、节地生态为导向”的原则,县(市、区)同步推进完成《南通市区殡葬设施布局规划》(2019-2035年)的编制工作,明确了各类殡葬设施规划目标、需求预测、布局体系,为科学合理确定南通市区殡葬设施的布局及数量,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规范殡葬市场秩序,节约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倡导文明新风,促进殡葬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规划保障。

二、注重设施建设,殡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2022年,我市按照城乡统筹、规模适度、节地生态、方便群众的原则,积极推进殡葬设施布局规划项目建设。以省政府将新建扩建城乡公益骨灰安放(葬)设施任务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为契机,加大对基本殡葬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补齐殡葬服务设施短板。严格按照建设规模能满足本服务区域20年内死亡人口的丧葬需求,公墓内要有格位立体存放设施,并规划预留花坛葬、草坪葬、树葬等生态葬区域等设施建设标准。确定海安、如皋、如东、启东、海门、通州6地共9个改扩建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建设项目任务,计划建设投入资金5600万元,通过改(扩)建、项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方式,加快推进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全市农村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建设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逝有所安”需求。

三、加强示范引领,倡树文明、环保、绿色祭祀新风。近年来,我市各地民政部门通过创新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祭扫模式,倡导更环保、更生态的绿色祭扫新风。每年清明等重要时节,以“文明、绿色”等主题举办集中祭扫仪式,通过诵读祭文、敬献鲜花、投心愿卡、系黄丝带以及放飞气球等无烟祭扫形式,悼念逝者、缅怀先人、寄托思念,营造人人参与移风易俗、全社会关心支持文明祭扫的良好社会氛围。创新“互联网+殡葬” 服务新模式,全市先后开设网络祭扫平台8个,倡导群众通过“云祭扫”服务,采用书写寄语、家庭追思、敬献鲜花等文明、绿色的方式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引导群众厚养薄葬、文明礼葬、低碳祭扫,不断推动殡葬工作绿色文明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移风易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围绕您在提案中提及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以规划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按照规划分步实施殡葬设施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殡葬设施布局规划顺利实施,立体式公益性骨灰安放等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实现乡镇全覆盖,引导各地乡镇现有村级公益性公墓(骨灰堂)集中布置,每个镇区布置不超过2处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不断保障和改善殡葬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殡葬服务的满意度。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南通市民政局

2022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