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顾晓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村(社区)健身器材管理、维护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全民健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我市在2017年就已经完成城乡“十五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时至今日,不少室外健身器材已经面临使用寿命到期等情况,在部分农村地区,由于乡镇合并、集中居住等原因,导致部分健身器材缺少管护而被废弃,“十四五”以来,省体育局高度重视室外全民健身器材的建设和管理维护工作,连续三年江苏电视台问政节目中,体育部门被问的最多的就是室外健身器材的管护问题。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具体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是规范全民健身设施申请流程。结合近十年来的室外全民健身器材建设经验,由于在“十三五”之前片面追求覆盖率,导致部分器材位置偏僻、疏于管理,存在安全隐患。近几年,在更新换代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属地实际,对设置不合理的点位不再更新,对使用率高的点位,按时更新。同时要求各村(社区)在申请建设前,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在老百姓确实需要的点位进行安装,县(市、区)体育部门对申报的点位进行复核,确保器材物尽其用,避免资源浪费。
二是推动规范性文件出台。2023年市政府重新修订了《南通市市区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通政规[2023]8号),明确了属地管理的原则,从规划建设到管理维护都明确了责任单位,本次修订将通州区和海门区纳入了本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建与管的工作。
三是强化健身设施管理维护。2022年,省体育局建设了全省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平台,我们给每一件健身器材都粘贴了报修二维码,健身群众可以通过扫码实现一键报修,近两年,我市的设施完好率和维修及时率都在全省位居前列。2025年,省体育局还专门安排体彩公益金,作为各县(市、区)体育部门的健身设施巡检专项经费。下一步我们还将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在日常管理维护和科学健身指导方面提供保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管作为体育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实操性强的实施办法,真正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不断提升老百姓的体育惠民获得感。
南通市体育局
2025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