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2016年,南通市桑田面积15.76万亩,实际投产15.55万亩,全年饲养蚕种32.93万张,其中春蚕15.96万张、二春及夏蚕9500张、一秋13.43万张、二秋2.59万张,饲养量较上年减少7.1万张,减幅17.76%。生产蚕茧1.32万吨,比上年减产3000吨,减幅18.75%。蚕农茧款收入总计6.18亿元,较上年增收1600万元,增幅2.6%。其中,春茧收购价每千克45.08元,比上年同期上升4.14元。春季蚕农茧款收入3.13亿元,比上年减收1400万元。秋茧平均茧价每千克48.6元,较春茧及上年同期均有上涨。秋茧蚕农茧款收入2.88亿元,比上年增收3100万元。5月11日,海安县获评中国茧丝绸协会“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全国有13家,全省仅有2家)。
【良种选育】2016年,南通市继续选育和保育细纤度特色蚕品种资源,繁育“苏秀·春丰”原种1220张。南通市新丝路蚕业有限公司在云南大姚县开辟蚕种良繁基地,繁育生产“苏秀·春丰”一代杂交种1.4万张。年内,推广应用特色蚕品种,在如皋市、通州区及云南大姚县等优质茧生产基地应用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研发的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具有高度抵抗性的强健、优质、高产蚕品种“华康二号”556张。夏蚕期使用“75新×7532”7500张,三眠蚕品种“富超二号”120张,续春蚕和晚秋蚕使用“两广二号”3700张。
【饲料养蚕】2016年,南通市应用人工饲料养蚕8批,其中应用稚蚕人工饲料育2批502张、全龄人工饲料养蚕5批59张,生产饲料茧2174千克,完善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示范平台,提升人工饲料用量、饲料成本压缩方面技术。利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苏中综合试验站将部分农户生产的全龄人工饲料茧收集后集中加工,所缫蚕丝经权威机构检测,完全达到桑叶育生产质量水平,其中纤度和清洁、净度指标高出桑叶育的质量,并加工制作成丝绸成品宣传展示。年内,进行8个原蚕品种的人工饲料养蚕制种,各批次原蚕均正常上山结茧。秋冬季节,江苏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开展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实践。全龄期历时25天18小时,养蚕20张,收茧704.7千克。年内,制定《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推荐标准由省质监局颁布。
【规模养蚕】2016年,南通市实施《蚕业农场经营模式建立与应用》省三新工程项目,在如皋市城南街道的江苏现代蚕桑产业园区、海安县雅周镇现代农业园区内的精品蚕业园和通州区十总镇渡海亭村建设3个示范基地,应用蚕业农场运行模式集中规模养蚕,探索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年内分别在江苏现代蚕桑产业园区规模饲养秋蚕886张,在通州区十总镇渡海亭村饲养秋蚕1085张,在海安县蚕种场鑫缘精品蚕业园区示范点安排秋季原蚕饲育400克蚁,生产一代杂交种6000张。
【蚕桑农场】至2016年底,位于如皋市城南街道的江苏现代蚕桑产业园区累计栽桑870亩,分包给36家农户管理,全年分3批集中规模养蚕1786张,平均每户年养蚕49.6张,平均张种产茧32.5千克。海安县推行“建场、组社、联农”发展模式,通过建立蚕业示范农场,扶持蚕业家庭农场,组建蚕业专业合作社。建成蚕业家庭农场31家,桑园面积1860亩。年内,南通市引导海安鑫缘茧丝绸集团等企业扶持兴办家庭蚕业农场,将分散农户承包的集体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承包,以50~100亩的规模和现代蚕业标准配套,实施蚕业农场规模经营,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提升蚕茧品质,稳定优质蚕茧资源。推广多种经营,在桑园中放养生态鸡,套种药材、蔬菜等。在江苏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内开辟100亩桑田,放养鸡3000羽,养鹅1000羽。在400亩桑田中进行蔬菜套种,育苗播种嘉兴菜薹种20千克、如皋黑塔菜25千克、米葱30千克,在秋蚕结束后进行套种。
【杂交桑草本化栽培试验】2016年,南通市在启东市吕四镇袁家灶村栽植草本桑树,其与柽柳套植间种,共计栽种草本桑1200株。在南通大学启东校区的实验基地和黄金海滩公园地区,择地进行盐土和碱土栽植试验,测试其抗盐和耐碱性能,推动桑产业转型,丰富沿海滩涂造林树种,促进沿海滩涂绿化、盐碱地开发和盐土农业发展。年内,从广西引进5个品种的杂交桑进行试验,其中2个为耐盐品种。(严松俊)